1.《神农本草经》: “百合味甘平。生川谷。”[4]
2.粱·《名医别录》: “百合生荆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3.陶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根如葫蒜,数十片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亦堪服食。”
4.唐·苏恭曰:“此有二种,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匀者,宜人药,一种细叶,花红色。”
5.宋·苏颂曰:“百合三月生苗,高二三尺。干粗如箭,四面有如鸡距,又似柳叶,青色,近茎处微紫,茎端碧白。四五月开红白花,石榴嘴而大。根如葫蒜,重叠生二三十瓣。又一种花红黄,有黑斑点,细叶,叶间有黑子者,不堪入药。”
6.明·《本草蒙筌》:“百合,洲渚山野俱生,花开红白二种。根如葫蒜,小瓣多层,人因美之,称名百合。”
7.李时珍曰:“百合一茎直上,四向生叶。叶似短竹叶,不似柳叶。五六月问茎端开大白花,长五寸,六出,红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红。红者叶似柳,乃山丹也。百合结实略似马兜铃,其内子亦似之。其瓣种之,如种蒜法。山中者,宿根年年自生。”
8.又“正误”寇宗奭曰:“百合茎高三尺许,叶如大柳叶,四向攒枝而上。其颠即开淡黄白花,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颠,须五六花。子紫色,圆如梧子,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亦一异也。根如百合,白色,其形如松子壳,四向攒生,中间出苗。时珍曰:寇氏所说,乃卷丹,非百合也,苏颂所传不堪入药者,今正其误。叶短而润,微似竹叶,白花四垂者百合也。叶而狭,尖而柳叶,红花,不四垂者,山丹也。茎叶似同丹而高,红花带黄而四垂,上有黑斑点,其子先结在枝叶问者,卷丹也。卷丹以四月结子,秋时开花,根似百合。其山丹四月开花,根小少瓣。盖一类三种也。”
9.清·《本草从新》:“百合甘平。花白者入药。”
1.卷丹: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较尖,基部较宽,边缘薄,微波状,常向内卷曲;长2~3.5cm,宽1~1.5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棕色,光滑、半透明,有纵直脉纹3~8条;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2.百合:鳞叶较上种小,长1.5~3cm,宽0.5~lcm,厚约4mm,有脉纹3~5条,有的不明显。
3.山丹:鳞叶较大,长5.5cm,宽2.5cm,厚3.5mm,色较暗,或带黑紫色,脉纹多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