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又名传染性(或急性 传染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于感染 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 性传染性疾病。根据感染的病原分甲 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根据发病的 急缓与病程的久暂,分急性病毒性肝炎 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另行论治根据临 床黄疸有无,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常见主要症状 有发热,畏寒,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厌 油、恶心、呕吐,上腹胀满,巩膜和皮肤黄染或无,肝区隐痛、压痛和叩击痛,肝脏肿大,尿黄赤,便溏泻,汚苔 黄腻等。
此病在中医学属于“黄疸'“阳黄”、“肝郁”、“胁痛”、“肝脾 不和”、“肝胆郁热”等范畴。
(一)体针治疔
取穴:(一)黄疸型(甲、乙型)取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 (二)无黄疸型(甲、乙型)取足三里(加灸)、阴陵泉、三阴夂。
操作及手法:快速进针,强刺激,留针30~40分钟,不分疗程。
功效:疏肝清胆,泻热利湿。
临床疗效例,结果全部治愈.
参考文嫌:中国针灸,1983:3(2) :14
2取穴:以足三里、阳陵泉、行间为主穴;
配穴:发热者加外关、曲池;湿浊甚者加三阴交或阴陵泉; 黄疸甚者加胆俞、阳纲;胁痛甚者加期门、支沟;恶心呕吐者加 内关、内庭。
操作及手法:多用泻法,留针30分钟,10分钟捻针一次。每 日针刺1 ~2次,30天为1疗程。
功效:疏肝清胆,泻热利湿。
临床疗效:11】例中,治愈丨02例(91.9%),佘9例效果不佳 而转用其它疗法C
参考文献:上海针灸杂志,1983: (2): 1
3•取穴:取足三里、曲池、支沟、阳陵泉、肝俞、胆俞三阴交等穴。
操作及手法:每次取1〜2穴按朱琏同志著《新针灸学》一书 中的抑制法I型或H型手法进行操作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 疗程。
功效:疏肝清胆,泻热利湿C
临床疗效:32例肝炎患者,经针灸治疗后,甲型肝炎10例中, 痊愈4例,显效5例,好转1例;乙型肝炎22例中,痊愈4例,显效
2例,好转12例,不明2例,无效2例。可见针灸治疗无黄疸型病 毒性肝炎(包括甲型和乙型)是有一定疗效的。
参考文献:戴秋孙等,实用针灸治疗学,2000(1) :205
(二)眼针治疗
1.取穴:肝胆经区、脾区、中焦区,均为双侧。
操作及手法:针具:用32号5分不锈钢针。为消除患者惧 怕心理,釆取眶外刺法。选准经区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诙 区皮肤,然后以左手拇食指按压住眼球,使眼眶皮肤绷紧,右 手持针轻轻刺入,多有痠麻或蚁虫爬行感。若无得气者,则用 指甲刮柄法以求震动,留针20分钟,起针时用千棉球压迫分2 次起出,避免出血。1疗程补法,1疗程泻法,针后嘱患者自行 按压针刺处,1日3~5次。(3)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
程,休息3天再行下1疗程。本组最短4疗程,最长疗程。
功效:疏利肝胆。
临床疗效:治愈33例,占38-4%,(甲型肝炎29例,乙型肝炎 4例)。好转46例,占53.5%,(甲型肝炎40例,乙型肝炎6例)。 无效7例,占8. 1% (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4例)。
参考文献:高惠珍等,巾国针灸,199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