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故事是回顾式的,带有一定的自叙传意味。这是一种夹杂着缅怀、伤感和解构意味的讨好的 “姐姐”张静初叙事方式,这种叙事天然地具有一种感染人心的效果。比如楚浮的《四百击》、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小津安二郎的《我出生了,但……》、候孝贤的《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贾彰柯的《站台》……童年的视野或者青春的成长,总是可以赢得人们对坚硬现实中纯真童心和成长烦恼的深挚同情,因为那里面也有我们每一个人曾经的年轻和坚持;那样的叙述,也总是更能轻易地暴露出成人世界的冷酷与不堪。
《孔雀》让今天的中年一代又回到了上个世纪70-80年代,那个转型时期,重访物质紧缺贫穷灰暗的革命与后革命交接的年代。文革刚刚结束,70年代末的一个北方小城。影片从一个五口之家围坐饭桌四周的吃饭场景开始,在漆黑的水壶突突的回忆。大哥高卫国患有脑疾,外号“胖子”,常遭人欺负;弟弟高卫强沉默寡言,他也是影片的叙事者;姐姐是女主人公高卫红,有着清秀美丽的面容和倔强执着的个性。影片里充满那个时期平常家庭的平常遭遇,比如一家人一起做蜂窝煤却被大雨侵袭,比如过年时妈妈一粒粒数糖果分发给孩子;这些细节可能会唤起尘封的记忆,贫穷的蛛网笼罩下,影片中的家庭还有其特殊性,有一个患有脑病的傻大哥。在我看来,这是这个原本可以过着贫穷却安宁小日子的家庭陷入激烈冲突的重要原因。父母对大哥的偏爱引起了妹妹弟弟的不满和嫉妒,弟弟妹妹还因哥哥的痴傻而遭人歧视,两个人谋划着把哥哥毒死,结果又无比歉疚地请哥哥吃了一顿肉包。这个家庭里的父母有着那个时代常见的保守和严厉,他们其实是遮蔽孩子们的另一重阴影;对于卫红而言,她如花的少女时代必须每天面对药厂洗不完的药瓶,这样机械重复的劳作令人绝望……沉闷压抑的生存背景下,某种潜在的革命性因素在不屈不甘的年轻心灵里躁动。卫红耽于幻想,在想象中以各种方式逃离现状;卫强则像一只忧郁而沉默的小鸟。
于是,很自然地,有了卫红对伞兵生活的无限憧憬。当这个漂亮女孩躺在屋顶阳台上,凝视着碧蓝的天空,天女散花般,从飞机上忽然开放出一朵朵洁白耀眼的粲然伞花,她的双眼亮了起来。我们可以体会她内心深处对飞翔的渴望。那是不同于她眼前卑微生活的另一种浪漫的图景。那眩目的伞兵跳伞画面以及卫红骑着自行车在原野上飞速奔驰的情景,是一曲相互呼应着的二重奏。卫红天真而好奇地接近那些英姿飒爽的伞兵,内心产生了一个逃离现实的想法。她要去报名当伞兵。但是她的理想无从实现,她被淘汰了,那个帅气的男伞兵并没有真正帮她。她被重重地推回自己黑暗的小屋。接下来有了整个影片最为出彩的 《孔雀》剧照一幕:沉默、绝食多日的卫红终于活了过来,她扑在缝纫机上发疯地缝制了一个巨大的降落伞;然后,她骑着单车,风驰电掣,车后拖着随风开放的降落伞,大叫着、欢笑着,在街道上飞驰,吸引了无数惊奇的目光,一个叫果子的青年吹着口哨兴奋地骑车追随。直到母亲出现,一把将她连人带车拉翻在地……影片另一个触目的镜头是为了找果子要回降落伞,卫红没有犹豫就脱下了裤子……可以说,降落伞肯定是《孔雀》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得意的构想,这个人为的意象用来寄托青春期卫红欲冲破生活牢笼的全部梦想和决心。人们也许要质疑影片的真实性,在那个仍然使用布票的年代里,一个贫寒之家又如何能够提供这么丰裕的布匹用来做降落伞?这个细节完全来自于艺术的想象,像许多艺术作品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么?可它又高于生活。
终于,濒临疯狂边缘的卫红回到了冰冷的现实,她的理想令人辛酸地自动降格处理了,变成了只要不刷瓶子就好。她匆匆忙忙马马虎虎地嫁给了一个答应可以给她调动工作的司机,得以在另一个工厂烧制玻璃瓶——看来她与玻璃瓶子的关系还不可能终结。喜欢着她的野性的果子一直未娶,还很哥们地帮她教训了那帮欺负大哥的二流子。果子是影片中最有魅力的男性形象,但是他所带来的安全感当然与希区柯克那些高大英俊殷实智慧的白人男子带来的安全感全然不同。
一个花季少女的多梦年华如此惨淡地终结。这显然是对那个平庸保守僵硬的旧体制以及附带的丑陋人伦的控诉,旧时代束缚了那些年轻早熟而活跃的心灵。两毛四分钱一本的《性知识手册》在作品中鬼鬼祟祟的登场亮相,令人不禁莞尔。弟弟卫强正是因为一张女性人体解剖的图画,被父亲痛斥为流氓而赶出家门。流浪数年之后,他带回一个风尘女子和她的幼小儿子,在这个已经开始流行《追捕》的小城里过着退休的日子,颓废地无所事事。倒是大哥经历了一场爱情挫折之后,与一个乡下瘸腿女人门当户对地过起了踏实的日子。
卫红离婚了。一天,她偶然地邂逅当初惊为天人的英俊伞兵,那时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卫红崇拜不已,这个与卫红有着美好的一面之缘的男子,给卫红带来了憧憬和希望,紧接着却将卫红推向了绝望的深渊。他没有帮助卫红实现当伞兵的愿望。此刻,他正在街边毫无顾忌地大嚼手中的肉包,是街头常见的那种沉沦于世俗生活的邋遢中年男人,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他儿子,拎着大包小包的妻子是当初得到他的帮助当上伞兵的女孩的姐姐。影片的反讽意味过于明显了,显得有些不够厚道。
接下去的一幕肯定是观众难以忘怀的:卫红与弟弟卫强蹲在路边的西红柿摊子旁边,一个一个挑选。抚摸着西红柿光亮圆滑的表皮,忽然之间,卫红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涌流出来,滔滔不绝。她转过身子背对着弟弟,掩饰自己的失态,却无法阻挡悲痛欲绝的饮泣。弟弟专心致志挑选西红柿,没有留意姐姐满面的泪花和扭曲的容颜。这个套着一件没有身腰的灰不溜秋的汗衫的女人,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蹲在路边哭得伤心欲绝,却无人知晓。那个身穿白短衫骑着单车奔跑两根小辫飞扬起来的灵秀女孩呢?那个内心总是怀抱着飞翔梦想的女孩呢?这场无声的痛哭传递给人们的,可谓是无声胜有声的震撼。这场景,让我一下子联想起蔡明亮《爱情万岁》的结尾,杨贵媚那场连续三分钟不间断的哭泣……如果哭泣可以舒缓生存的巨大压抑,如果哭泣可以洗涤生活的污浊,那就痛痛快快哭个够吧!哭完了,擦把脸,继续走路。这就是现实的人生:岂止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影片的结尾,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兄妹仨已人到中年,三个小家庭分别走过动物园的孔雀圈栏前。卫红又结婚了,并有了小孩,看不清她身旁的男人是谁,我们希望是一直爱着她的果子。胖子大哥和瘸女人相互携手,走得很带劲;弟弟卫强带着老婆孩子,孩子在卫强肩上睡着了,他想叫醒孩子看孔雀,后来被老婆阻止了,他自己也说:中,反正冬天孔雀也不开屏。大家相继走过,对孔雀开屏不抱任何希望地离开了。
忽然之间,孔雀园里,那只漂亮的雄孔雀机灵灵绽开了美丽的花屏,他缓缓地旋转身体,如同一种庄严的仪式。只是,它持久地骄傲地把屁股冲向观众,像个淡淡的讽刺。身体瘦小姿容寻常的雌孔雀在一旁从容啄食着地上的食物,任由她的孔雀男士尽情表演。这里是孔雀的爱情世界,一场世俗的爱情追逐即将上演。光辉散尽,地面上全是古井无波的日子;然而漫长的平庸生涯里,也曾有过孔雀开屏般的青春热望和眩人风采。这就足以让人慰藉,也足以挑动起脆弱敏感心灵那永远易于感怀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