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木部

历代考证

编辑

出自《唐本草》:木天蓼,生山谷中。作藤蔓,叶似柘,花白,子如枣许,无定形,中瓤似茄子。味辛,噉之以当姜,蓼。其苗藤切,以酒浸服,或以酿酒去风冷癖,所在皆有,今出安州、申州。

1.《本草拾遗》:木天蓼,今时所用,出凤州。树高如冬青,不凋,出深山。人云多服损寿,以其逐风损气故也。不当以藤天蓼为注,既云木蓼,岂更藤生?自有藤蓼尔。[3]

2.《开宝本草》:木天蓼,出山南,大树。《神农本草经》有木天蓼,即是此也。苏敬注云,藤生,子辛,与木又异,应是复有藤天蓼。江、淮、南山间有木天蓼,作藤著枝,叶如梨,光而薄,子如枣,辛甘,大主风血赢痹,腰脚疼冷,取皮酿酒,即是苏引为天蓼注者。

3.《本草图经》:木天蓼,木高二、三丈。三月、四月开花,似柘花,五月采子。子作毯形,似?,其毬子可藏作果啖之,亦治诸冷气。苏恭云,作藤蔓生者,自是藤天蓼也。又有一种小天蓼,生天目山、四明山,木如栀子,冬不调。然则天蓼有三种,虽其状不同,而体疗甚相似也。

4.《纲目》:天蓼虽有三种,而功用仿佛,盖一类也。其子可为烛,其芽可食。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