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每年五月十三日,通常处于夏至或小暑季节间的前后,正常的气候都有降雨的过程,气候不正常的年份亦有不下雨的。而民间称此日若下雨,便是“关公”在磨刀,其磨刀的用水从南门处降下凡间,下雨便是吉兆,雨越大越好,预示当年的光景必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倘若此日不下雨,则属不吉之兆,预示当年或许有“自然灾难肆虐”或许“社会动荡不安”的说法。长期以来,民间以此作为观察天气迹象和社会动态的参照物,并广泛流传
农历每年五月十三日,通常处于夏至或小暑季节间的前后,正常的气候都有降雨的过程,气候不正常的年份亦有不下雨的。而民间称此日若下雨,便是“关公”在磨刀,其磨刀的用水从南门处降下凡间,下雨便是吉兆,雨越大越好,预示当年的光景必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倘若此日不下雨,则属不吉之兆,预示当年或许有“自然灾难肆虐”或许“社会动荡不安”的说法。长期以来,民间以此作为观察天气迹象和社会动态的参照物,并广泛流传为口头谚语。
传说关云长的英灵升天,玉帝赐命为“三星都督总管雷火瘟部宜府酆都御史”。关云长受命之后,在南天廷就任,时常下凡间察访,关心农民疾苦,呼风唤雨,使世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自宋代以来全国各地官员都督辖当地老百姓建“关帝武庙”,与尊崇孔夫子的文庙并列。据《德化县志》载:“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夏,庙后大松围丈许,忽折压,庙碎惟神座上瓦桷具存帝像俨然。知县和盐鼎重建。先是顺治十八年(公元1651年)知县何三旭,祷于神,祈收捕奸民许于敬功成,建新庙于县治北巅……”春秋朔望祭谒皆在新庙。瓷都德化境内多数的寺庙亦供奉关帝的塑像。如今的香林寺、戴云寺和虎贲岩等处尚有不同席位的关帝塑像(如戴云寺的关帝是立身的,与韦驮左右分立于大雄宝殿中,作为佛祖帖身的保护神;香林寺于左边横楼番厅设专龛供奉;而虎贲岩的关帝像由于体积较小,系明代大学士张瑞图亲自从京都携来的,历来都供奉于正殿中心案桌上)。
历代以来各地“关帝”庙前的香火都很旺盛,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闻名遐迩。此消息传至海外,却惹起南海恶龙的嫉妒。有一年正值水稻扬花吐穗之时,趁关公因事外出不在南天廷之机,恶龙便不把关平、周仓二将受托代管之事放在眼里,便翻起逆浪,张开血盆大口,吸尽江河溪流之水,致使闽南一带千百万亩稻田,即时干旱枯萎。眼看将颗粒无收,农民们焦虑如锅上蚂蚁,纷纷到各处关帝庙祈祷降雨,哭号之声连天贯耳,关平、周仓二将力敌不过恶龙,见形势不妙,遂骑上千里驹,追寻关公回来征服妖龙。当关公返回南天廷时,俯瞰下界闽南一带山川,白地千里,旱情严重,非常愤怒,连夜具奏本,翌日早朝启奏玉皇大帝,请旨擒服妖龙,为民除害。玉皇准奏,并赐“先斩后奉”的令牌。关公回到南天廷后,立即调遣周仓、关平二将率领天兵,定于农历五月十三日吉时在南天门外磨利青龙大刀而后出征。是时,其磨刀的水洒落人间,形成微雨,而后天兵一齐涌到南海与妖龙展开厮杀恶战,最终擒住恶龙,拔了龙须,抽了龙筋,逼使妖龙吐出满腹之水,旱情消失,恢复了风调雨顺的景象。
关公为了记取此次教训,遂于每年五月十三日亲安闲南天门外磨刀示威并降雨霖。因此,民间百姓为纪念关公磨刀降恶龙,解除灾难疾苦的恩德,把此日作为“关帝救生之日”(简称“关帝生”),到关帝庙隆重集会焚香膜拜,敬献供品,祈祷平安。久而久之,却讹作关帝的“诞辰日”来祭庆。实则不然,每年五月十三(传说是初三)至十月共有三天时间是关公的纪念日,即:五月十三“磨刀日”、六月廿四诞辰日、十月遇害之日也称成神日、受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