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麋 mí 〈名〉
(1) (形声。从鹿,米声。本义:兽名。即麋鹿)
(2) 同本义
麋,鹿属。从鹿,米声。麋冬至其角。——《说文》
夏献麋。——《周礼·兽人》。疏:“麋是泽解兽”。
麋何食兮庭中。—— 《楚辞·湘妇人》
(3) 又如:麋裘(用幼鹿皮制的 皮衣);麋侯(糜皮箭靶);麋田(麋群踩过的田);麋脯(干 麋肉)
(4) 通“眉”。眉毛
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荀子·非相》
(5) 又如:麋寿(眉寿。长寿);麋首(长寿的人)
(6) 小兽的通称。如:麋夭(泛指幼兽);麋卵(指未成长的 鸟兽)
(7) 通“湄”。水边,岸旁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诗·小雅·巧言》
余赐女孟诸之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8)通“泥”的古读音。“泥”的古读音为mi,此读音至今仍保留在江淮官话方言区的口语之中,如“烂泥”读如“蜡麋”,豆泥( 豆沙)读作豆糜,肉泥读作肉糜等。麋鹿的名称口语的原始意义本为“泥鹿”,即生活在烂泥(沼泽)中身上沾满泥的鹿(泽兽)。文字产生以后,才造个形声字麋字以代替泥字。江淮官话方言区本为麋鹿的主要原产地,对麋鹿的命名应该具有话语权。所以麋鹿回归祖国、回归自然,该方言区的大丰成为首选之地。
◎ 麋鹿 mílù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 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有?。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鮆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