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
俗称:鳜花鱼、季花鱼、桂花鱼、桂鱼、鯚鱼。
学名:Sinipercachuatsi
鳜鱼是河鱼的一种,营养丰富,主要分布在各江河湖泊中[2]。属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Sinipercachuatsi(Basilewsky)。
鳜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白天都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卧穴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1~2月摄食较差,6~7月最为旺盛,生殖期采食强度稍下降。鳜鱼通常长至2冬龄,在东北须至3冬龄才达性成熟,亲鱼于5~7月集群于夜间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为3~20万粒。
常见鳜鱼有2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翘嘴鳜(S.chuatsi,英文名:Mandarinfish,Aukua)的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440个。而大眼鳜(S.kneri,英文名:Bigeyemandarinfish)的鳃耙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翘嘴鳜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公斤;大眼鳜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公斤。
鳜鱼广泛分布于嘉陵江流域、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产量相当高。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白质。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19.3克,脂肪0.4~3.5克,热量78~109千卡,钙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铁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鳜鱼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内的随葬品中,就有鳜鱼!鳜鱼的幽门垂多而成簇,俗称桂花鱼,其味清香扑鼻,鲜脆可口,可谓“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值得注意的是,鳜鱼的12根背鳍刺、3根臀鳍刺和2根腹鳍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伤后肿痛甚烈,发热、畏寒,为淡水刺毒鱼类中刺痛最严重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杀鳜鱼时,应特别小心。
鳜鱼肉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儿软疖,其胆可治骨鲠在喉。
【别名】桂鱼、鳜鱼、季花鱼、花鲫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血,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