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编辑 【草药名】: 石鳖 【内容介绍】: 石鳖 (《纲目》) 【来源】为石鳖科动物石鳖的化石。 【性味】甘,凉,无毒。 【功用主治】治淋疾血病,磨水服。 石鳖(chiton)软体 动物门(Mollusca)多板纲(Polyplacophora)的海产动物,近600种。世界性分布,但多见于温暖地区。通常呈卵圆形,扁平,两侧对称。贝壳由8块壳板覆瓦状排列而组成。贝壳周围有一圈外套膜,又称环带。足扁而宽,几占整个身体腹面,适於吸附在岩石表面或匍匐爬行。口内有发达的齿舌,可从岩石上刮食藻类等植物。足的两侧有沟,沟内有鳃。多数种类最长达5公分(2吋),惟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斯特勒氏隐石鳖(Cryptochiton stelleri)可长到43公分。石鳖体柔软,伸屈性大,能紧贴在石缝内,不依附他物时能卷成球状。在石上贴附极牢,强行撬下可使之受伤。多见於潮间带或浅水中(尤其是温暖地区)。较冷的地区生活於深水中,直到4,000公尺(13,000呎)深处。多数夜行性。幼体(担轮幼体)自由生活,数量极多,是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组成之一。 石鳖属于多板纲中原始类型的贝类,它的身体一般很小,中国常见的种类长度约2-3厘米。它的颜色和岩石一样,形状有点象陆地上的潮虫。石鳖的身体背面生长着覆瓦状排列的、由8个石灰质壳片形成的一组贝壳。在这些贝壳的周围,外套膜的表面还生有许多小鳞片、小针骨、角质毛等等。因此,它的背部就象一个全身披甲的武士,别的动物很难去侵犯它。石鳖的种类很多,在世界各地的海洋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礁岩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 石鳖是一种移动缓慢、吃水藻的软体动物,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气候温暖的地区。石鳖呈卵圆形,一般只长到5厘米。但在北美的太平洋海岸,有一种石鳖可长到43厘米长,而且都有进化得很有效的进食工具——舌齿,可以用它刮下长在石头上的水藻。但石鳖中的另类——戴面纱的石鳖却不吃素,它们用自己的面纱做成一个45°角的陷阱,当一些不知危险的小东西,如小鱼、小螃蟹,靠近戴面纱的陷阱时,“啪!”石鳖立即拉下面纱,罩住猎物,然后,用舌齿咀嚼这些营养的食品。石鳖生活在从美国阿拉斯加到南加利福尼亚的太平洋东海岸,在卵石下和岩石缝里或许就能找到它们。 石鳖的种类很多,世界各地的海洋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岩礁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 石鳖的身体一般很小,我国常见的种类其身体的长度约2~8厘米。由于石鳖是贝类中的原始类型,所以在科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