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jú),在我国很多地方常用相同读音的“ 桔”(jú)来表示。 台语称橘为 柑仔。 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 柑子”或“柑儿”。
“ 柑橘”与“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属所有水果,包括 柚、 柑、橘、 橙等;而“橘柑”在有些 方言中和橘子同义。
柑和橘都属于 芸香科 柑橘属的 宽皮柑橘类, 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 种子构成。 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果部》中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 叶辛而甘。”一般说来,柑的果形正圆,黄赤色,皮紧纹细不易剥,多汁甘香;橘的果形扁圆,红或黄色,皮薄而光滑易剥,味微甘酸。柑和橘虽有区别,但在日常语言中常混用,如 广柑也说 广橘, 蜜橘也说蜜柑。
橘和 枳也不相同。《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了“ 橘化为枳”的 寓言, 晏婴说:“橘生 淮南则为橘,生于 淮北则为 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比喻由于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性也会由好变坏。然而,虽然橘和枳都属于芸香科,但橘属于 柑橘属,枳则属于 枳属,两者并非一类,橘即使生于淮北,也不会变成枳。
橘子中的维生素A还能够增强人体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和治疗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过量,吃太多会患有 胡萝卜素血症,皮肤呈深黄色,如同 黄疸一般。明代 张岱季叔张烨芳对橘子情有独钟,据载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间,无非橘者,自刊不给,辄命数僮环立剥之”,吃到手脚都呈现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