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谷部

食疗价值

禾本科草本植物稻(粳稻)的种子。又称大米、硬米。是稻米中谷粒较短圆、粘性较强、胀性小的品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早、中、晚三收。即在六七、八九或十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碾去皮壳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

[参考]所含成分与糯米相似,但含磷较多,钙较少。

[用途]用于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等。

[用法]煎汤或煮粥服。

[附方]

1,粳米粥:粳米30~60g。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早晨食。

《本草纲目》引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消化力薄弱的人最相宜。

2,粳米竹沥饮:粳米100g,炒香,加水适量研磨成浆,每次用一半,兑入竹沥2匙服用。

源于《圣济总录》。本方取粳米益脾胃,竹沥清热、除烦渴。用于胃热口渴、烦闷。

此外,粳米在《伤寒论》等书的古方中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的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用本品益脾胃而补虚;治“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的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用本品滋养胃液;治阳明经热盛的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用本品益胃、保护胃气。

粳米-适用人群  相关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粳米 食疗作用:  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 主治泻痢、胃气不足、口干渴、呕吐、诸虚百损等。   

粳米 食物相克: 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粳米 制作指导: 1. 粳米做成粥更易于消化吸收,但制作米粥时千万不要放碱,因为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碱能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 2. 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3. 平时不宜多食精制后的细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