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网捕鱼 拉网,是一种大网,网片约数十尺或数百尺长,下设坠,上有浮。两端各系长绠。捕捞时,将一端绳绠拴在岸边,然后以舢舨载网和另一端绳绠,撒网于海面,再引绳绠上岸。拉网时,人站两排,和着号子,将网迅速收拢,亦呼之“见网”,最能体现渔民齐心合力的精神。拉网适 用于海底较平坦、海岸多为沙滩的地方。
拖网,拖网是利用船舶的运动,拖曳渔具在海底或海水中前进,迫使渔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 囊,达到捕捞的目的。拖网网目张开程度高,延伸率低,适用深海、远洋捕捞。拖网特点:1、主动灵活;捕捞效率高;作业范围广;2、对象广泛;如鱼类、甲壳类、头足类、螺、贝类等。3、型式多样,规格大小不一,分布也比较广泛;4、产量高、产值大。[1]
流网,又称“扎网”,是由网片和芒子等组成。芒子,是一个细竹竿,上面系着红绿小旗作标志,下面装一个大的浮标。渔民出海时,一般用单篷的“脚子”船载着许多网片和芒子,捕鱼时,要下一个芒子,然后再下一片或数片网,使每一个芒子都和网片连接,这种网片上有浮、下有坠。撒网后要将网绠系在船上。网片和芒子在海中形成网墙,鱼游至此,常会扎在网上,进退不得。
不明显的网片。鱼虾撞进网眼儿里,出进不得,“粘”于网上。这种网多置于浅海和河沟。有的渔民在冬季为了改善生活,常在野地里设置粘网,捕捉飞禽野鸟食用。天津野鸟种类单调,只有一种沙鸡子鸟,故也称其“打沙鸡子”。
血网,不是一种渔具之名,而是指渔民的一种风俗,即把新织成的渔网或使用一年的旧渔网浸泡在猪血里,然后把浸泡过的网放到大锅里蒸。这样,既可使渔网结实耐用,又能引鱼入网(因为用猪血浸泡过的渔网耐海水侵蚀,而留在网上的血腥味又是鱼虾的“诱饵”。)血网出锅,对渔民来说是个庄重的时刻。出网时,要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喊喜歌号子:“一网两船”、“顺风顺溜”等。这时,最忌女人靠近。旧时,渔网主要靠渔家妇女编织。梭子是织网的主要工具,它是用竹片制成,其上有一个过线的小孔。一头尖,另一头有两个挡线脚。织网时,用梭子带线,在网上往来穿梭,拉线系结,形成棱形的网格。旧时织网材料,采用麻绳和棉线。20世纪60年代以后,先后采用了尼龙胶丝线、聚乙烯线、聚丙烯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