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服虽然可代替祭服用于祭祀,但主要用途还在于朝会,它是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已有朝服。《周礼·春官·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视朝,则皮弁服。"皮弁服就是最早的朝服。这种衣服多采用细白布制成,衣裳分制,下裳也用白色。和这种衣服相配套,头上也戴白色的冠帽:其制为尖顶,造型像两只手掌相合,名称叫"弁"。
制作弁的材料,通常用白色鹿皮,所以又称为"皮弁"。皮弁之服不仅用于天子,士以上的男子觐见君王也可用之。由于衣裳采用白色,素而无纹,不能辨别各人的身份,所以特在皮弁上加以区分。具体做法是在皮弁上加以玉饰,天子用五采玉;侯、伯、子、男用三采玉;卿大夫用三采玉;士一级则不用玉饰。另外在玉饰的数量上也有些区别。以示尊卑。
卿士退朝以后回到府邸,如果要自己听朝,即朝见比自己身份低的人,则不能再著皮弁之服,而要换上一种"缁衣",即以黑布制成的朝服。《诗经· 郑风·缁衣》中即有"缁衣之宜兮。"的说法。考虑到人们在读《诗经》时对这句话较为费解,所以汉代的毛亨特地加以注释:缁,黑色,卿士听朝之正服也。"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则说得更加明白:"卿士朝于王,服皮弁不 服缁衣,退食私朝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