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服器部

古代丝帛

编辑

战国时就有生丝织成的“帛”,单根生丝织物为“缯”,双根为“缣”,“绢”为更粗的生丝织成。

据考古资料,在殷周古墓中就发现丝帛的残迹,可见那个时候的丝织技术就相当发达。当然,明确提及丝帛用于书画,还是在春秋时期(《墨子·天志中篇》如实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然而,当时丝帛是为贵族书写及绘画之用,民间则仍用竹简。汉代虽发明了纸张,但是“贵缣帛,贱纸张”,用纸张的,大都是买不起缣帛,而一般宫廷贵族还是习惯于用缣帛。

用作书画的丝帛必施胶浆,否则书写时会洇。直接从槽中抄出,未经过处理的纸,也是会洇的,自古就有“生绡”之称。

丝帛是像织布那样织成,一尺来宽,据说汉代织造的标准长度为四丈,可根据需要随意裁剪。因质地柔软,一般是卷在轴上书写,轴成了硬质的依托。由于拿在手里,线条只能短促而不均匀,所以古人常将绢绡裱在墙壁上书画。因尺幅有限,壁画往往要将绢缝合、拼接。因此,晚唐始用桌子之前,要画相对均匀流畅的、长一些的线条,必定是壁上作。后来我们所看到的唐代以前用笔均匀、勾勒精美的画,括号里都老老实实地写着“宋摹”二字。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