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卵鞘。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采得后,除去树枝,置蒸笼内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晒干或烤干。
【性味】 咸甘,平。
①《本经》:"味咸,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咸,无毒。"
③《别录》:"甘,无毒。"
【归经】 入肝、肾经。
①《纲目》:"肝、肾。"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太阳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阴虚火旺或膀胱有热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龙骨治泄精。畏旋复花。"
②《药性论》:"畏戴椹。"
③《本草经疏》:"凡失精遗溺,火气太盛者宜少少用之。"
④《本经逢原》:"阴虚多火人误用,反助虚阳,多致溲赤茎痛,强中失精,不可不知。"
1.桑螵蛸
《本草经集注》:“当破之。”《普济方》:“中劈破”,“研为细末。”《医学入门》:“热水浸淘七次。”《本草通玄》:“浆水浸一日。”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茶具内蒸约1h,取出干燥。蒸制品可消除生品致泻作用。
2.炒桑螵蛸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去核子,用沸浆水浸淘七遍,令水遍沸,于瓷锅中熬令干用。”《外台》:“炒。”《圣惠方》:“微炒”,“炒令黄。”现行,取净桑螵蛸,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具有焦斑,取出,放凉。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去核子,用沸浆水浸淘七遍,令水遍沸,于磁锅中熬令干用,勿乱别修事,却无效也。”
②《别录》:“桑螵蛸当火炙,不尔令人泄。”
③《蜀本草》:“《图经》云:以热浆水浸一伏时,焙干,于柳木灰中炮令黄色用之。”
3.盐桑螵蛸
《普济方》:“盐水炒。”现行,取净桑螵蛸,加入盐水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每桑螵蛸100kg,用食盐2.5kg。盐桑螵蛸可增强益肾固精作用。
4.酒桑螵蛸
《局方》:“酒浸炒。”《严氏济生方》:“酒浸。”《普济方》:“酒浸炙。”现行,取蒸过的净桑螵蛸,用酒喷洒均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净桑螵蛸100kg,用黄酒10kg。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生态环境:
1.栖于草丛及树枝上。
2多栖于向阳背风的灌木、矮小丛及草丛茺地处。
资源分布:
1.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分布于南方各地。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4.分布于我国广东、台湾和湖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