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虫部

中药性质

编辑

  【药名】螳螂

  【别名】不过、蟷(虫曩)、蛑、巨斧、拒斧、髦、天马、螗螂、石螂、龅胧、食胧、刀螂、蟷螂、斫父、斫郎、猴儿、怒备、马螂康

  【汉语拼音】tang lang

  【英文名】Mant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2.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3.Stalilia maculata Thunb

  4.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

  【归经】心;肝经

  【功效】定惊止搐;解毒消肿

  【科属分类】螳螂科

  【拉丁文名】Paratenosera seu Hierodula

  【考证】出自 《本草纲目》:螳螂,骧首奋臂,修颈大腹,二手四足,善缘而捷,以须代鼻。深秋乳子作房,粘着枝上,即螵蛸也。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卵至芒种节后一齐出。故《月令》有云,仲夏螳螂生也。螳螂,古方不见用者,惟《普济方》(按:应作《圣济总录》)治惊风,吹鼻定搐法中用之,盖亦蚕、蝎定搐之义,古方风药多用螵蛸,则螳螂治风,同一理也。

  【主治】小儿惊痫抽搐;咽喉肿痛;疔肿恶疮;脚气

  【生态环境】

  1.栖于草丛及树枝上。

  2多栖于向阳背风的灌木、矮小丛及草丛茺地处。

  4.常活动于农田附近的瓜架、桑树、灌木或墙壁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捕捉,晒干。

  【资源分布】

  1.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分布于南方各地。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4.分布于我国广东、台湾和湖北等地。

  【动植物形态】

  1.大刀螂,体形较大,长约8cm。黄褐色或绿色,头三角形,前胸背后板、肩部较发达,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前胸细长。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的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比前翅稍长,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雌虫腹部特别膨大。足3对前胸足粗大,,镰刀状。中足和后足细长。

  2.南方刀螂,体中等大小,细长,体绿色、黄褐色或浅灰褐色。头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大而突出,单眼3个,红棕色,呈“品”字形排列,前胸长,前胸背板两侧几平行,中间有一浅纵沟。翅淡绿色、黄褐色或浅灰褐色,半透明。前足腿节三角形,两前足基部中央有一明显的橘红色斑纹。中足和后足细长。

  3.小刀螂,体中等大小,长4.8-6.5cm,色灰褐色至暗褐色,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头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细长,侧缘细齿排列明显。侧角部的齿稍特殊。前翅革质,末端钝圆,带黄褐色或红褐色,有污黄色斑点。后翅翅脉为暗褐色。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

  4.文腹螳螂,体中等大小,绿色。头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前胸粗短,前半部两侧扩大,最大宽度为最狭处的2倍。两侧有明显的小齿。前翅革质,狭长如叶片状,外缘及基部青绿色,中部透明,外缘中间有淡黄色斑块;后翅膜质。前中镰刀状,前足基节下缘有4个齿。中足和后足细长。

  【功效分类】平肝熄风药;活血祛瘀药

  【性味】味甘;咸;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只。外用:适量,捣敷、研末(口畜)鼻、吹喉或调敷。

  【出处】《中华本草》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