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diarrhea)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病基本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做出临床诊断。必须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和性质)、电解质紊乱和酸性失衡;注意寻找病因,可先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如病毒、费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生理性腹泻(physiologic diarrhea):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既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粪便酸度、还原糖试验等检查方法加以鉴别。
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影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