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本病呈常染色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9q13,很可能位于19q13.1~13.3,标记定位在此区的DL9S425(58.7cM,19q13.1)和DL9S900(67.1cM,19q13.2)间,致病基因约位于32cM区;并与DL9S868(55.9cM,19q13.1)和DL9S57l(87.7cM,19q13.4)相邻。病损自骨干开始,顺长骨长轴向两端发展。骨干膨大,呈梭形,骨皮质增厚.表面不平。骨内、外膜下有新骨形成,与骨皮质融合后,皮质骨可呈层状结构。骨外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呈不成熟的交织骨。中层有骨小梁,胶原纤维如网状形成板层骨。内层为增厚的致密板层骨,骨小梁粗。排列紊乱,小梁间隙纤维化。成骨细胞可增多,活性增强,新骨生成,骨吸收与骨重建缓慢,髓腔变小伴纤维化。Makita等报道,PDD的表现型即使在同一家族中也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一家三代的12例患者中,7例的临床表现典型,另5例仅有骨骼的节段性病变或无症状性骨干硬化这些病人的表现酷似Ribbing病(多发性骨干硬化症)并认为PDD与Ribbing病是同一骨病的变异表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