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oprivalhypertension)去肾性高血压是指肾组织没有功能所产生的高血压而言,也可称为肾缺如性高血压或肾切除后高血压。肾脏除有抗高血压物质外,尚有调节体液、电解质的功能和排出体内升压因素的作用。临床所见高血压病人比正常人排出较多的水和钠,而水的排出量又相对较多,因而体内钠的比例反有增高。在另一方面,高血压的发生,一般见于体内水分增加,失水后可使血压下降,大量输液后血压升高,在尿毒症高血压病人中更为明显。这类病人对钠和水的潴留较为敏感,动物实验也证实类似现象。肾组织大量减少可使动物对高盐饮食很敏感;双肾切除后高盐摄入可以引起去肾性高血压。因此,肾组织完全丧失功能如同双肾切除一样,所发生的高血压显著与体液和钠盐平衡失调有关。此外,体内的升压物质因去肾后不能排出,积聚而使血压升高。
结合上述三种论点,对临床所见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例中出现三种类型的周围血管液肾素值问题可阐明如下。
1.高肾素型高血压即血管收缩性高血压。在动物实验中可以造成这样一种模型。缩窄一侧肾动脉,另一侧保持正常。肾动脉狭窄后肾内血供减少和肾内压降低促使肾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紧张素升高而产生高血压。对侧健肾因受高血压的冲击使其肾素分泌下降。患肾肾素的增设值超过健肾肾素的减少量,结果血浆内肾素值高于正常,形成高肾素型高血压。在治疗上可用抗肾素的药物。
2.低肾素型高血压即血容量性高血压。这种动物实验模型是缩窄一侧肾动物并切除对侧肾脏。由于只有孤立病肾,钠和水排出降低,钠潴留又使细胞外液量亦即血容量扩张,从而产生高血压。肾内压并不低于原有水平,因之肾素分泌也不增加。在血容量增加的条件下,血浆内肾素值则相应地低于正常,形成低肾素型高血压。在治疗上不用抗肾素的药物,而用利尿排钠的药物。
3.正常肾素型高血压即混合型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中常见。这类病变的肾脏兼有排钠障碍和肾素分泌增加,即一方面血容量增加,一方面小动脉收缩加强,两者均可导致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和血容量增加又可抑制肾素分泌,最后达到平衡,即肾素张素、醛固酮的分泌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在治疗上需联合应用利尿排钠剂和抗肾素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