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还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若胆囊管或总胆管被结石或浓稠胆汁所阻塞,或欧蒂氏括约肌痉挛时,常于饱餐后发作胆绞痛。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有胆囊积水时,可扪及大的胆囊。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胆石症的基础上,且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其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固醇代谢失常。
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依据为胆石症病史和胆绞痛及消化不良的症状。十二指肠引流及胆囊造影对诊断有帮助。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低脂饮食,口服利胆药物等方法治疗;急性发作时,应用抗菌药物,对反复发作的胆绞痛,一般行胆囊切除术,疗效较好。慢性胆囊炎在中医临床中多属“胁痛”范畴。认为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肝胃不和,则嗳气、纳呆,脘腹胀闷。若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脾,以致肝脾疏泄功能失常,而呈中脘或右胁隐痛、纳呆、口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