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中耳炎的中医解析

中医解析

编辑

中耳炎相当于中医学的“耳胀”、“耳闭”等范畴。是因为外感风热或风寒及肝胆湿热,致耳窍经络阻塞,气血滞留而发病;或因肾虚、湿痰阻肺、脾虚湿困及气血瘀滞所致。临床常见的症型有:

1、肺经风热型:耳内胀闷微痛,耳鸣如闻风声,听力减退,听自己说话声较响,但不清晰,常喜以手按耳,鼓膜稍充血,轻度内陷,伴有鼻塞、流涕、舌微黄、舌苔薄、脉浮数。

2、肝经湿热型:耳内闭闷,听力下降,耳鸣,耳膜外隆,伴有头身沉重,舌苔白腻,脉滑。

3、脾胃气虚型:耳胀闷如棉絮塞之,听力减退逐渐加重,耳中蝉鸣,劳累过度会使之加重,鼓膜内陷明显,失去正常光泽,也可见面色淡白,舌苔颜色淡,脉象缓细。

4、肝肾阴虚型:耳内闷胀轻微,听力减退明显,耳中蝉鸣昼夜不息,夜间尤甚,鼓膜萎缩、菲薄,或见灰白色沉积斑块,可伴有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舌红苔少,脉细弱。

5、肾阳亏虚型:听力下降,耳鸣、伴有腰酸肢冷,脸色泛白,身体容易疲倦,尿频,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原则

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

主要治疗方法:

聪聪滴耳油 消炎止痛消肿止痒 促进细胞快速生长 修复粘膜 预防中耳炎复发直至达到根治的作用,直接滴耳,每天两到五次,每次三滴,适合于所有人群使用。

(一)局部治疗

据国内慢性化脓中耳炎脓培养,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而且抗青霉素强的革兰阳性菌不断增多,用一般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注已难奏效,特别是中耳乳突粘膜下血管已瘢痕纤维化,局部血液内物达不到有效浓度,相反却使细菌产生了耐性,故局部用反较有利。可取脓培养做敏,选用有效物,常用制剂和用法基本同急性化脓中耳炎。但仅适用Ⅰ或Ⅱ型慢性中耳炎。用*前一定要清除外耳道脓痂,患耳朝上侧卧,滴*后取排气置换法,推压耳屏,最好用吸引器抽引干净,然后推压液迫使进入鼓室乳突腔内,有的长期流脓的Ⅰ型中耳炎,经定期合理的治疗后,1~2个月内即能痊愈。否则,用*不当和不坚持每日定时滴,难能达到治愈目的。

(二)手术治疗

1.慢性单纯性及骨疡性中耳炎

(1)去除周围感染病灶影响鼻通气的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应予手术切除和矫正,慢性鼻窦炎应进行根治,慢性扁桃体炎和增殖体肥大应予切除,尤其是小儿增殖体肥大和发炎,是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原因,切除后往往中耳炎也加速痊愈。

(2)鼓室成形术为清除病变,重建听力,50年代Wüllstein及Z?llner曾创用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现已被后人广泛应用。该氏于1956年将鼓室成形术分为五型:

Ⅰ型(鼓膜修补术):适用于鼓室内无肉芽、胆脂瘤、骨质无病理变化者,鼓膜修补成功,听力能显著提高。

Ⅱ型(上鼓室乳突凿开术):适用于鼓膜边缘部或松弛部穿孔,有肉芽及胆脂瘤,骨质有病理改变者。

Ⅲ型(鸟听骨式术):适用于病变轻重,听骨链中断而镫骨完整者。清除病变组织,用残留鼓膜或植皮与镫骨粘着,建成一新鼓室或听骨链成形,听力即得以提高。

Ⅳ型(全鼓室与小鼓室修建术):适用于全部听骨破坏。手术清除病变后,用残余鼓膜或植皮,建成一圆窗与咽鼓管相通的小鼓室,使两窗间音波阻力差增大,可改善声音传导以提高听力。

Ⅴ型(小鼓室加开窗术):适用于听骨缺失,镫骨被肉芽和瘢痕组织固定。除手术建立小鼓室外,再在水平半规管上开窗,使声波经新窗传入内耳,以提高听力。

严重骨疡性和胆脂瘤中耳炎手术因患骨髓炎、肉芽及胆脂瘤等病变,应清除病变以达到干耳为主,在可能条件下再改善听力。有胆脂瘤者,必须彻底清除病变以预防发生颅内外并发症。鼓膜修补术中耳炎干耳1~2个月后进行 

中耳炎的症状 

耳朵渗出的汁液有时可能会在耳内留存长达3个月,所以患儿仍然可能会有部分听力丧失。

耳膜裂开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痊愈。

耳咽管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日渐加宽,这样汁液更容易排出。因而, 中耳也就更不容易发生感染了。在孩子七八岁之后,就不太可能再发生中耳炎了。

饮食禁忌

(1)禁忌烟酒。

(2)禁忌辛辣、香料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3)禁忌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4)禁忌海鲜等鱼腥食物。

【۩相关文章】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