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上颈椎不稳症的检查化验

检查化验

1.X线片特点对上颈椎不稳定者除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外主要强调:

(1)开口位:即在患者不停地做张口及闭口动作时拍摄以颈1、2处为中心的正位点片,此时可以较清晰地显示出颈12处有无畸形及损伤,并可判定颈1、2之间的咬合关系有无变异(侧方移位或旋转)。

(2)以颈12为中心的侧位屈伸点片:除观察有无颅底凹陷症及颈椎其他先天性畸形外,尚应测量寰齿间的前后距离,以判定有无寰枢椎脱位,并推断脊髓有无有受压的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寰椎前弓后下缘与齿突前缘的距离(ADI)为2~3mm(女性偏小),前屈时稍宽仰伸时则狭窄健康搜索,如超过4mm则属异常。另一方面亦可同时测量寰椎后弓前缘至齿突后缘之间的距离(SAC)(图4),并求出两者的比值。用a代表寰椎椎管矢状径,b代表SAC值,则其公式等于:齿突后方椎管比率(%)=b/a×100%正常情况下,这一比率应为62%~63%,小于此值者则表示异常。

(3)其他:此外,尚可从伸屈、侧位动力片上判定ADI与SAC两者之值的差异(图5)尤其是儿童,如果其屈、伸两种体位的差别在4.5mm以内,不应视为异常,超过4.5mm时方考虑为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在正常情况下,寰椎前软组织阴影宽度小于13mm遇有炎症时则增宽。

2.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包括颈部一般的MRI及特指的SAC、MRS和MRA)及DSA检查前两者对上颈椎不稳及其属于何种不稳的判定较一般X线平片更为精确与直接,应尽可能争取这项检查,尤其是对伴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凡有椎动脉症状者健康搜索均则应设法采用DSA或MRA技术来判定椎动脉有无受压及其受累情况。

临床表现: 视造成局部不稳的原因、类型部位及具体情况不同,其临床与X线表现差异较大。因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不稳(颅底凹陷症、齿突骨折脱位后等)症状多较重;而仅仅由于动力性因素引起的暂时性不稳,症状则较轻,多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状。病程长、发病缓慢者其症状较轻,而急性发生者的症状重。使椎管矢状径变宽的损伤(如Hangman骨折、寰椎分离性骨折等)后期残留的不稳,从X线片上看十分明显,但临床症状却轻(图3);而使椎管变狭窄的损伤其表现当然较重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本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所见特点可相差甚大,在观察判定与诊断上需全面考虑健康搜索,但仍应以临床为主。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