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俗称“冠心病”)是一回事吗?
严格地说,动脉硬化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它是任何原因引起动脉壁增厚、变硬而缺乏弹性的病理变化的总称。它可以累及大、中、小三类动脉,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小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中以动脉粥样硬化(AS)最为重要。它影响大、中动脉,可引起相当严重的后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眩晕、头痛。后期脑萎缩时,可有精神变态、痴呆等;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因动脉粥样硬
化引起的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的脑卒中(中风)。可造成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肾动脉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肠动脉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间歇跛行,严重时发生肢端缺血坏死。
动脉中层钙化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常发生于老年人头颈、肢体动脉,动脉中层有退行性病变和钙质沉着,从而使血管变硬,但一般不影响血液供应,故无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动脉硬化发生于末梢小动脉。小动脉内膜有不定形物质沉积,呈透明变性,管腔狭窄。这种病变多与高血压有关。小动脉硬化对脑和肾的血液供应影响最大。
通常我们所说的动脉硬化,若不加指明,一般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病变。
如果能早些认识脑动脉硬化的某些征兆,加强自我防护和监测,就可大大延缓其发展的速度,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神经衰弱
脑动脉硬化早期多呈现一种神经衰弱的症状,医学上称为“动脉病性神经衰弱”,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有耳鸣、嗜睡等症状,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
感情异常
脑动脉硬化早期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缺乏热情。容易激动,有时无故悲伤或嬉笑、焦虑、紧张、多疑、恐惧。对工作有时消极怠工,有时欢快积极。
判断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不果断,往往要靠别人协助处理,对突然出现的生活琐事表现惊慌和忧虑。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皮肤划红症(皮肤被抓划后可发红并隆起),手脚发冷,全身及局部发汗,头发早白、早秃。
行动异常
脑动脉硬化中后期可出现走路及转身不稳,表现为步态僵硬、缓慢或行走不稳。
癫痫痉挛发作
局限性癫痫是脑动脉硬化后期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发生阵发性、痉挛性抽搐。有的病人可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严重者可因脑动脉硬化出血、血栓形成而出现昏迷瘫痪等。
担心自己患有动脉硬化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眼底,以发现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达到早期诊断、治疗的目的。
药物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1、扩张血管,解除血管运动障碍。
①单硝酸异山梨醇,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缓释胶囊每次40毫克,每日1次
②硝基地平缓释片(拜新同),30毫克,每日1次
③地尔硫卓(合心爽缓释片)60毫克,每日1次。
2.调节血脂。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吉非罗齐
②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③中药如血脂康、脂必妥等也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用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肝素等。
5.中医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其华在爪,这与现代医学关于肝胆系统的功能完全一致,肝脏是机体的化工厂,蛋白质,脂肪,糖的合成与分解,维生素,激素的合成与灭活,凝血因子的合成与降解,功能与结构异常的血细胞转化为胆红素,这些都要在肝脏完成,如果肝脏受损,必然会出现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视物模糊,眼压升高等一系列变化,肝脏本身也会在饮食,酗酒侵害下,出现两胁胀痛,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低下,肝脏回声增粗,不均匀,腹水,甚至变小硬化。
我们之前一直对于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没能从肝脏去考虑,也确实没有有效地解决肝脏受损的可行性方法,而是采取一些对症的手段降压,降低胆固醇,抗凝等措施,因而溶栓,搭桥,支架的人越来越多,心梗,脑中风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必然结果。脂肪肝,肝硬化,眼疾也不一直被称为顽疾。
动脉硬化 而今日本大阪大学,筑波大学研究结果,欧美十几个国家多中心研究结论表明,逆转动脉硬化的必备条件:既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又能改善肝脏功能,中国数百名医学权威制定了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中国专家共识。中医中药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大,机体正气虚弱逐渐出现,气虚血是病理病机,局部粥样斑块形成是积聚的范畴,扶正化瘀是中医治疗大法和基本原则,扶正的中药有,虫草,绞股蓝等,化瘀的有丹参,桃仁等,同时可以考虑应用软坚散结的药物,如鳖甲。
另外,也可采用介入治疗,包括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施行再通,重新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可以恢复动脉供血。
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引起血小板激活的第一步。以上情况使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通过其细胞膜糖蛋白上Ib和Ia/ Ⅱa受体和胶原组织结合,即血小板黏附。此后,在一些刺激因素如胶原、血检索A2 (TXA2)、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等作用下可进一步使血小板激活。
上述刺激因素使血小板内Ca2+浓度增加,使血小板激活,引起血小板内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收缩,导致血小板的变形和释放。血小板变形可使其糖蛋白上原来被遮盖的Ⅱ b/Ⅲa受体暴露,可与凝血因子Ⅰ相结合。由于1个分子的凝血因子Ⅰ可与多个血小板相结合,而Ⅰ个血小板也可与多个凝血因子Ⅰ相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通过凝血因子Ⅰ“桥联”作用粘聚成团,称之为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是作用最强的促进血小板激活的物质,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后可使凝血酶的激活血小板作用减弱。天然水蛭素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试验表明,在兔髂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短期给予水蛭素,对比应用肝素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2周和4周动脉管腔的狭窄,并明显抑制动脉内膜增殖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抑制血小板和凝血酶活化,进而抑制其介导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