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正确诊断病因和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应着重恢复小儿的消化功能。主要用中医疗法、针灸疗法、捏脊疗法。在此同时注意改善饮食内容和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并纠正家长对小儿饮食的不正确态度。必要时可给硫酸锌10mg,放糖浆内饲婴,每日1~2次。如检查血锌低下,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锌能使味蕾细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锐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对缺锌的患儿有效率高达90%以上。
中医疗法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导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
实证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舌苔黄白腻,脉滑数。治以消食化滞化,常用保和丸方加减。
处方举例一:藿香9g,胡连3g,陈皮6g,建曲9g,焦山查9g,茯苓9g,鸡内金9g
处方举例二:山药9g,川明参9g,鸡内金9g,苡仁9g,稻芽9g,麦芽9g。
虚证体质虚弱或久病元气耗伤,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汤加减。
处方举例一:党参9g,白术9g;茯苓9g,草蔻3g,干姜3g,生谷,麦芽各9g。
处方举例二:党参9g,茯苓9g,焦术3g,甘草3g,焦查6g,川朴3g,生麦芽9g。
加味法以上二证均可随证选加下列药物:①潮热加骨皮9g,白薇9g;②腹泻加山药9g,莲肉9g;久泻加赤石脂9g,诃子6g;③消瘦不思食加启脾丸继服;④气逆加砂仁3g,千年健9g;⑤虚甚加黄精9g;⑥腹胀加莱菔子3g;⑦厌食顽固者加丁香1.5g;⑧婴幼儿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每次0.3~0.6g,日2~3次。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蛎15g,浮小麦9g。
针灸疗法可灸足三里、合谷、中脘、梁门穴。
捏脊疗法对厌食效果好,特别是对虚证。方法参阅医护治疗专节。
中医治法:
方剂名称:加味桂枝汤
组成:桂枝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清甘草3克。
功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
主治:腠虚汗多,纳呆厌食。
用法:本方量少味不苦,每剂煎一次,约小半碗,分二次温服,患儿喜饮。
加减运用:见有不同的兼证,须加味处理。如舌红花剥,阴液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等斟酌选入;鼻衄加白茅花、藕节;便秘加生首乌以润之,切忌泻剂;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以止汗;舌淡阳虚,可入附子;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等等。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别作化裁。
体会:目前流行的小儿厌食症,是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加上喂养不当,漫进滋补,久之脾胃生化机能失常。有的父母还要强喂、打骂,更造成小儿精神紧张,营养紊乱,出现形体更弱,腠虚汗多,面色不华症状。经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大多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凡此种种,都因食养不当,营养过剩之故。此症既无积可消,又胃不受补。从中医“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的理论考虑,分析此病是由脾胃不和而影响营卫失调,需采用鼓舞营卫的方法来振奋胃气,于是投以桂技场加味治疗,数剂后营卫和,胃纳开,疗效满意。在长期实践观察中,验明此方实为一个体质改善剂、强壮剂、神经安定剂,或里虚里寒、中焦化源不足、潜在虚质的一贴调节剂。尤在泾说;“此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此方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使之思食,故称此为“倒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