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本草》:代赭石,《圣济经》云:怯则气浮,重则所以镇之,怯者亦惊也。 《本经》:主贼风 蛊毒,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别录》:主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药性沦》: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
《日华子本草》:止吐血、鼻衄,肠风痔瘘, 月经不止,小儿惊痫,疳疾,反胃,止泻痢脱精, 尿血遗溺,金疮长肉,安胎健脾,治夜多小便。
《本草正》:下气降痰,清火。
《长沙药解》: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疗惊悸哮喘。
《本草再新》:平肝 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肿化痰,治五淋崩带,安产 堕胎。
《本草经疏》;代赭石,其主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贼风及女子赤 沃漏下、带下百病,皆肝、心二经血热所致,甘寒能凉血,故主如上诸证也。甘寒又能解毒,故主腹中毒也。《经》曰: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火气太盛,则阴痿反不能起,苦寒泄有余之火,所以能起阴痿也。重而下坠,故又主产难胞不出及坠胎也。
《本经逢原》:赭石之重,以镇逆气。《本经》治贼风,赤沃漏下,取其能收敛血气也。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 旋覆代赭石汤,取重以降逆气,涤痰涎也。观《本经》所治,皆属实邪,即赤 沃漏下,亦肝心二经瘀滞之患,其治难产胞衣不下及 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取重以镇之也。阳虚阴痿、下部虚寒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发之功也。
《长沙药解》:代赭石,《伤寒》旋覆花代赭汤用之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以其降胃而下浊气也。 滑石代赭汤用之治百合病下之后者,以其降肺而清 郁火者也。
《本经疏证》:代赭石,《别录》所谓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 阴痿不起诸候,莫不在肝部分。血痹血瘀,又莫非肝之运量不灵。而其最要是除五脏血脉中热一语。是一语者,实代赭石彻始彻终功能也。 仲景用代赭石二方,其一 旋覆花代赭石汤,是邪在未入血脉已前,其一滑石代赭汤,是邪入血脉已久,盖同为下后痞鞭于心下,则热虽在化血之所而未入脉,若入脉则其气散漫不能上为噫矣,惟其不见聚热之所而辗转不适焉,斯所以为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玩百脉一宗悉致其病,除五藏血脉中热,可不谓若合符节也哉。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力最效。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降之以赭石,而以蒌仁、白芍诸药佐之;其热而兼虚者,可兼佐以人参;有因凉者,宜降以赭石,而以干姜、 白芍诸药佐之(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侵入 肝胆也,然吐衄之证,由于胃气凉而不降者甚少);其凉而兼虚者,可兼佐以 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气不摄上冲、 胃气不降者,宜降以赭石,而以 生山药、生芡实诸药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证久不愈者,宜降以赭石,而以 龙骨、 牡蛎、 三七诸药佐之;无论吐衄之证,种种病因不同,疏方皆以赭石为主,而随证制宜,佐以相当之药品,吐衄未有不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