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雉的雉-繁殖特点

雉-繁殖特点

编辑

性成熟晚,季节性产蛋雉鸡生长到10月龄左右才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殪。雄雉鸡比雌雉鸡晚1个月性成熟。在自然环境中,野生雉鸡的繁殖期从每年2月份到6—7月份,雉鸡的产蛋量即达到全年产量90%以上。在人工养殖环境中,产蛋期延长到9月份,产蛋量也较野生雉鸡高。人工驯化后的雉鸡性成熟期可提前。美国七彩雉鸡4—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期。

配种

野生状态下雉鸡在繁殖季节以1雄配2—4雌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开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渐减少,并停止。人工养殖的雉鸡要掌握适时放对配种。

产蛋

野生状态下,雌雉鸡年产蛋2窝,个别的能产到3窝,每窝15—20枚蛋。蛋壳色为浅橄榄黄色,椭圆形,蛋重24—28克,纵径25—32.5毫米,如第一窝蛋被毁坏,雌雉鸡可补产第二窝蛋。在产蛋期内,雌雉鸡产蛋无规律性,一般连产2天休息1天,个别连产3天休息1天,初产雌雉鸡隔天产1枚蛋的较多,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

就巢性

野生雉鸡有就巢性,通常在树丛、草丛等隐蔽处营造一个简陋的巢窝,垫上枯草、落叶及少量羽毛,雌雉鸡在窝内产蛋、孵化。在此期间,躲避雄雉鸡,如果被雄雉鸡发现巢窝,雄雉鸡会毁巢啄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要设置较隐蔽的产蛋箱或草窝,供雌雉鸡产蛋,同时,可以避免雄雉鸡的毁蛋行为。

繁殖技术

种雉鸡的选择

建立优良的种雉鸡群,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照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雌雄雉鸡组成种雉鸡群,经过严格的选择加上科学合理完善的饲养管理,使雌雄种雉鸡达到良好的繁殖性能,使其优良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的表现。1、根据体型外貌特征和生理特征选择。所选择的种雉鸡必须具备该品种的明显特征,发育良好,体质健壮。雌雉鸡:体型大,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活泼好动,觅食力强,头宽深适中,颈长而细,眼大灵活,喙短而弯曲,胸宽深而丰满,背宽、平、长,羽毛紧贴身体,有光泽,羽毛符合品种特征,尾发达,静止站立时尾不着地,羽毛紧贴身体有光泽,羽色符合品种特征。肛门清洁,松弛而湿润,腹部容积大,两耻骨间和胸骨末端与耻骨之间的距离均较宽,产蛋量高,产肉性能好。雄雉鸡:身体各部匀称,发育良好,脸鲜红色,耳羽簇发达直立,胸部宽深,背宽而直,颈粗,羽毛华丽,而符合该品种特征。雄性特征明显,性欲旺盛,两脚距离宽,站立稳健有力,突出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

2、根据记录成绩选择。主要指标为早期生长速度、体重、胸宽、趾长、趾粗及屠宰率。肉用雉鸡要求早期生长速度越快越好,饲养期短,资金设备周转快,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大。肉用雉鸡体重越大,产肉越多,屠宰率也愈高,胸宽,趾长、趾粗的雉鸡体型较大。肉用雉鸡的肌肉品质也很重要,应具备鲜、香、嫩等特点。肉品质与生长速度呈负相关,生长速度越快的雉鸡,相对而言,肉质风味略差。除考虑以上各项指标外,还应选择有关繁殖力指标:产蛋量、蛋重、受精率、孵化率、育雏率、育成率等。

种雉鸡的配种技术

1、放配年龄和种雉鸡利用年限。适宜的配种合群时间:经产雌雉鸡群在4月中旬,初产雌雉鸡群在4月末放入种雄雉鸡,但中国疆域辽阔,南北方各地区雉鸡进入繁殖期的时间早晚相差达1个月。雉鸡进入配种合群时间也不同,所以应在正式合群前,试放一两只雄雉鸡到雌雉鸡群中,观察雌雉鸡是否进入繁殖期。也可根据雌雉鸡的呜叫、红脸或做巢行为来掌握合群时间。据经验,配对合群时间应在雌雉鸡比较乐意接受配种前5—10天为好,如果合群过早,雌雉鸡没有发情,而雄雉鸡则有求偶行为,雄雉鸡强烈追抓雌雉鸡,造成雌雉鸡惧怕心理,以后即使发情,也不愿意接受配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合群过晚,则因雄雉鸡间领主地位没有确立而产生激烈争斗,过多消耗体力,精液质量和受精率受到影响,同时,雌雉鸡群也因惊吓不安而影响产蛋率。成年种雉鸡达到性成熟后即可用来配种,雉鸡用于配种年龄:驯养代数少的雉鸡一般为10月龄,美国七彩雉鸡为5—6月龄。生产中一般留1年龄的雉鸡作种用于交配、繁殖。繁殖期一过即淘汰。但生产性能特别优秀的个体或群体,雄雉鸡可留用2年,雌雉鸡留用2—3年。美国七彩雉鸡一般利用2个产蛋期。

2、雌雄配比要合适。雉鸡的雌雄配比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很大。如果雄雉鸡比例高,不仅浪费饲料,踩坏雌雉鸡,而且会因争偶斗架而影响雉鸡群安宁,雄雉鸡伤亡较多,影响配种效果,如比例过低,发情的雌雉鸡容易被漏配,也会影响受精率。雉鸡的雌雄配比一般为6—8:1,可达最佳受精效果。在开始合群时,以4—5:1放入雄雉鸡,配种过程中随时挑出淘汰争斗伤亡和无配种能力的雄雉鸡,而不再补充种雄雉鸡,维持整个繁殖期雌雄比例在6—7:1。尽量保持种雄雉鸡的种群顺序的稳定性,减少调群造成斗架伤亡。

3、保护“王子雉”,设置屏障。雌雄雉鸡合群后,雄雉鸡间发生强烈的争偶斗架,此过程称为拔王过程,经过几天的争斗,产生了获胜者“王子雉”。一旦确立了“王子雉”后,雉鸡群就安定下来,“王子雉”多为发育好,体型大的雄雉鸡。为了提高受精率,要注意保护“王子雉”,树立“王子雉”的优势,以控制群中其他雄雉鸡之间的争斗,减少伤亡。保护“王子雉”不要随意往雉群中加入新的雄雉鸡,以免破坏已建立起来的顺序,引起新的拔王争斗。同时也不要轻易捉走“王子雉”。为避免“王子雉”控制其他雄雉鸡之间的配种而影响受精率,可以在配种运动场设置屏风或隔板,遮挡“王子雉”的视线,使其他雄雉鸡均有与雌雉鸡交尾的机会,增加种蛋受精率;同时,“王子雉”追赶时,其他雄雉鸡有躲藏的余地,减少种雄雉鸡的伤亡。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大张的石棉瓦横立在圈舍中,每100平方米3—4张即可。

4、暑降温每年6月下旬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雉鸡性活动下降,交尾次数减少,种蛋受精率下降,此时,应采用遮荫,地面喷水降温措施,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及添加一些抗热应激药物,以提高种蛋受精率。

配种方法

大群配种

在较大数量的雌雉鸡中按1:5的比例放入雄雉鸡,任其自由交配,每群雌雉鸡在100只左右为宜。繁殖期间,发现因斗殴伤亡或无配种能力的雄雉鸡随时挑出,不再补充新的雄雉鸡。生产场基本都采用这种方法,其管理简便,节省人力,受精率及孵化率较高,缺点是这种配种方法系谱不清,时间长了易造成近亲繁殖,种质退化,应定期进行血液更新。

小群配种

就是以1只雄雉鸡与6—8只雌雉鸡组成“婚配群”,放养在单独的小间或饲养笼内,雌、雄雉鸡均带有脚号,这种方法常用于家系繁殖制种,管理上比较繁琐,但可以通过家系繁殖,较好地观察雉鸡的生产性能。育种工作中经常应用此法。

人工授精

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种雄雉鸡,对提高和改良品种作用很大,据报道,雉鸡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85%以上。

饲养管理

野鸡雏的饲养管理

从出雏至60日龄的野鸡称为野鸡雏。野鸡雏比较娇嫩,10日龄前死亡率较高。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实施变温育雏

野鸡雏与家鸡雏一样,对环境温度要求比较高。控制好温度是育好雏的关键。育雏要给温,并随雏鸡日龄增长,温度逐渐降低。雏鸡对温度的要求在l-3日龄时为35-34°C,4-5日龄为34—33°C,6—8日龄为33—32°C,9一10日龄为32—31°C,l—14日龄为31—28°C,15—25日龄为28°C—常温。20日龄以后,室温在26—28°C时,白天可以停止给温,而晚上继续加温。25日龄以后,则可停止加温。条件较好,饲养量较多的养殖场、专业户可采取网平养,用红外灯、育雏伞育雏,也可利用炕道、壁炉烧煤提高温度,但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以免雏鸡煤气中毒。饲养量少的专业户,可利用纸箱、木箱做育雏箱,箱内吊一普通白炽灯泡,灯泡瓦数应随要求的温度来调节,或在箱内放置l至数个盐水瓶(玻璃瓶),瓶内装热水,以提高其环境温度。上述几种加温方法,都应在室内、箱内挂一温度计,并注意经常观察温度,避免温度过低过高,而影响野鸡的成活率。野鸡雏30—35日龄时,就可送到普通育雏舍饲养,一直养到60—65日龄。

加强雏鸡管理

野鸡的饲养密度,应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用育雏箱育雏,l—10日龄每平方米饲养60只为宜,ll一30日龄每平方米饲养20只较好。同时,要注意满足野鸡雏的光照条件。从出壳列1月龄要昼夜光照,1月龄后就可利用自然光照,不需再补充人工光照。

精心鉰喂雏鸡

野鸡雏出壳后,有啄食行为时,就可喂点5%的红糖水,或温开水,然后开食。开食时,可把饲料放在报纸、塑料薄膜上,用手啄,诱导野雏鸡吃食。因野鸡喜吃零食,要少吃多餐,l一20日龄每天喂6餐,每隔2小时喂一次,夜里不喂食;21-30曰龄每天喂5餐;31—60日龄每天喂4餐。同时,要保证供给充足的、干净的温水,并防止雏鸡进饮水器内把羽毛弄湿。

野鸡雏要喂混合饲料.日粮粗蛋白应含13—20%以上,,其中动物性饲料占50一55%(按蛋白质计算)。这样的日粮才能代替昆虫、幼虫育雏,满足其对蛋白质的需要。同时,在日粮中拌入15—20%左右的青绿蔬菜。青菜要剁碎。

青年野鸡的饲养管理

野鸡从两月龄至翌年4月份称为青年鸡。此阶段野鸡生长发良最快,2—4月龄的青年鸡是绝对生长最快时期,日增重10一15克。公野鸡90日龄时体重可达成年鸡的73%,母野鸡达75%左右,120日龄接近成年鸡的大小。

青年野鸡在室外网室中饲养。网室的建造以座北朝南为好。砌一高2米的北墙,由北墙顶部向南搭一个2米长的斜坡式房盖,房盖最低处用木桩支撑,网室的东、南、西三面用木柱和网眼大小2厘米左右的铁网或尼龙网搭成。在网舍南侧留出高1.7米、宽0.6米的工作门。网室里面放饮水器(槽)、调料榴、栖架。栖架可在网室内用高l尺、长与网相适应的木条建成。

青年野鸡适宜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只。公母野鸡分开饲养。60—90日龄每日喂三次,90日龄以后喂2次。留作种用的野鸡,饲料不要喂得过多,特别是2—4月龄,避免喂得过肥。青年鸡养得过肥易出现难产,成年鸡则推迟产蛋期,降低产蛋量。

成年野鸡的饲养管理

饲喂成年野鸡的调料营养要丰富,尤其是在繁殖期,日粮中要加入20—25%的动物性饲料,以满足繁殖野鸡交配、产蛋的需要。其饲料配方如下;

越冬期(ll—1月份):玉米粉50.5%、赖皮9.0%、豆饼10.5%、鱼粉10.0%、青菜15.0%、贝壳粉3.0%、食盐0.5%、酵母2.0%。每百斤饲料加篇用维生索5克和适量禽用生长索。

产蛋期(3月末一8月初):玉米粉25.0%、小麦粉14.0%、豆饼15.0%、鱼粉10.0%、熟猪肉5.0%、青菜12.0%、贝壳粉4.0%、食盐0.5%、酵母2.0%、熟鱼10.0%。每百斤饲料加禽用维生系5克和适量禽用生长索。

饲喂成年野鸡要少喂勤添,保证供料充足。饲养密度每平方米2只为宜。同时,注意水槽、饲槽及其它用具要经常洗刷、消毒,网室内经常打扫,保持清洁,防止疾病发生。

常见疾病

养殖野鸡是国家科委推广的星火计划项目,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好、价格高的特点,因此掌握好野鸡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野鸡由于它的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比家鸡高,所以野鸡的抗病能力比普通鸡强得多。只要平时注意清洁卫生,严格执行防疫制度,野鸡很少发生疾病(特别是脱温以后的青年鸡)。但如果饲养场卫生很差,密度大、潮湿、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气候突变骤冷骤热等因素都可导致野鸡体质差、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有其它病菌带入,就更可能感染疾病

白痢病

雏山鸡1月龄前最易发生此病。

症状:病雏衰弱怕冷,相互拥挤堆于热源周围,怕光、闭眼垂翅、精神不振,饲料减少、饮水量增加,垫料很潮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特征是拉灰白色粘液,带有泡沫样的稀便,并糊满肛门周围羽毛。解剖直肠,内壁有血丝及石灰样块,部分有腐烂现象。

治疗:按雏鸡公斤体重计算用药,痢特灵每次每公斤7.5毫克、氯霉素每次每公斤50毫克,同时加入适量的VBCO、VC均匀混合于2小时内食完的饲料中,一天2次,连喂5天,停3天,再喂3天。注意:痢特灵、氯霉素均难溶于水,加入水中会沉淀,雏鸡摄入后易导致痢特灵中毒。

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种蛋须来自于净化后的种禽场,而且对当天收集的种蛋及入孵前和出雏前要进行消毒,这就要求购种者须到管理严格、技术力量过硬的规模大种禽生产场家去购买,才能确保养殖效益。同时打扫雏鸡舍,保持清洁,垫料干爽,及时分群,减少密度也很重要。在育雏期间,水中添加0.1%的土霉素,也有一定的效果。

球虫病

20-60日龄小山鸡在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较易得此病。

症状:病鸡精神不振,怕冷集群,但不打堆,羽毛松散,翅膀下垂,嗉囊膨大软如球,饮水、饲料均减少,粪便特征是拉果酱样或带血丝的粪便,有恶臭。

治疗:每只雏鸡每次用3000单位青霉素放入水中(注意:饮水须在2小时内饮用完,以防青霉素水解,减低疗效),每天2次,氯丙呱每公斤料加3片,每天2次,连用7天。,一般第2天即可见效。

预防:雏山鸡从2-3周龄开始,用痢特灵5-10毫克/千克/日分2次配料,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

以上2种疾病发生期间要加强护理,发现弱、病雏及时隔离,加强保温,另加8%葡萄糖于水中,促进体质恢复,提高成活率,实践证明效果卓著。

啄食癖

啄食癖是指鸡之间互相啄叨或群鸡集中啄叨一只鸡,大、中、小鸡都会发生,若技术跟不上几乎每批都可发生,如不及时解决损耗会较大,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常见恶癖有啄肛癖、啄趾癖、啄毛癖、食蛋癖等。

常见原因: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采食槽位不足、垫料潮湿、通风不良、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或氨基酸不平衡都可产生啄癖。在育雏期的雏鸡最易发生啄癖,成年母鸡在交配后或在窝外产蛋肛门外翻时,被其它鸡啄破出血,易被群鸡啄造成伤亡。

啄趾癖一般发生在育雏最初几天,雏鸡足趾皮薄,血管明显,最易引起互相啄趾,严重时可导致10—20%死亡率。

食毛癖

常发生在高产母鸡群互相啄食羽毛或自食羽毛。啄尾羽出血后,易引起啄尾症。

食蛋癖是在母鸡刚产下蛋,鸡群争相啄食或啄食自已生的蛋,其原因多是鸡饲料中缺乏钙和蛋白质,产软壳蛋或薄壳蛋弄破后易形成食蛋恶癖。

防治:1、减少密度;2、增加青饲料,特别是雏鸡在2日龄后,每2—3小时投放一次细嫩的青菜,让其采食;成年鸡用稻草或青草作为垫料让其啄食,这也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有效手段;3、增加6—8%蛋白质或2%羽毛粉;4、雏鸡可减少光照强度;5、饲料中加入2%芒硝(Na2SO4);6、做好断啄工作。以上措施综合运用,非常有效。一旦发现啄癖,应及时捉出被啄鸡,涂上紫药水,另外隔离饲养,投喂几天的抗生素,即可痊愈。

【۩相关文章】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