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蝮蛇类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其种下分类问题,颇多争论。曾争论长达60多年之久,主要是缺乏足够的根据以说服对方。为此,中国研究人员在全国各地的560条蝮蛇标本及Maki(193)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鳞片数目、头型、色斑以及分布区域不同,确定中国蝮蛇可分为3个亚种,即中介亚种、短尾亚种及日本亚种。蝮蛇尖吻蝮
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中介蝮
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东起内蒙古,西到新疆,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蒙新区及华北区的黄土高原亚区的西部。短尾蝮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南限约在北纬26°附近,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及西南区的一部分。但山西、河北、山东及东北三省是这两个亚种的同域分布区。Smith(1943)把蝮蛇分布的南限延伸到北部湾的一个小岛上,这是严重的错误,他所说的这个小岛叫做小龙山Syoryuzan岛,其实就是蛇岛,在辽东半岛南端的西面,并非雷州半岛的西面。
竹叶青
(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此外来有铜头蝮蛇、黑眉蝮蛇等。秦岭是黄河和长江水系的主要分水岭,从古生代到现在,一直起着我国南北两大部分的分界作用,所以在动物地理的分布上,都认为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天然障壁,这不仅对鸟兽有效,对蛇 类的分布更为有效。但秦岭东段从伏牛山往东,山势突然低落,与华北平原接壤,分布于秦岭以南的短尾亚种通过这个地区与古北界的中介亚种相遇,形成两个亚种的同域分布区。
明显而有趣的例子是:在陕西,洋县和周至两地相距甚近,但中间隔着秦岭主峰太白山及首阳山,在山南洋县采到的蝮蛇是短尾亚种,在山北周至采到的则是中介亚种,表明秦岭对这两个亚种是起着地理隔离的作用的。
日本亚种
在我国只分布在台湾省,与日本群岛所产的相同。中介蝮数量特多的地方,已发现有两处,一处在黑龙江西部,靠近蒙古的卓山车站附近,站北共有6个山头,长约3公里,宽一两公里不等,是铁路局的采石场,其中1~3号山头因蝮蛇太多而停止开采。另一处是蛇岛,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过去有人(长谷川秀治,1932)估计岛上有蝮蛇50万条,这显然是夸张了。1957年在岛上考察之后,我们估计大约有5万条蝮蛇。辽宁蛇岛考察队在岛上作了数量分布调查,认为现存蝮蛇约有2万条,这和我们当时的估计比较接近,因为该岛在1959年以后曾遭火灾及滥捕,损失的蝮蛇是相当多的。
蝮蛇多生活在平原、丘陵及山区,栖息在石堆、草丛、水沟、坟堆、灌木丛及田野中。短尾蝮的洞穴多在向阳的斜坡上,洞口直径为1.5~4.5厘米,洞深可达1米左右,大多利用蛙、鼠等挖钻的旧洞。蛇岛的中介蝮多栖息在石缝、草丛及树枝上,静止不动,头部仰起向着天空。当小鸟停落在它附近时,即迅速向小鸟袭击。常见一棵小树上有几条蝮蛇。在一株高约两米的栾树上曾见有21条,一棵樱树上见有25条。小鸟稀少时,多潜伏于草丛及石缝中。例如:1957年9月15日,岛上小鸟极少,所捕获的413条蝮蛇中,草丛里捕到的占54.52%,岩石上捕到的占43.61%,树上捕到的只占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