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2.《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3.《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4.《岭南采药录》:治淋浊,利小便,消热毒。
5.《广西中药志》:治妇女白带及痧气。
6.《本草推陈》:治火淋,虚淋,黄疸。
7.《湖南药物志》:治痢疾,蛇咬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