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称
【拼音】
黄芩-原植物
【英文名】 RADIX SCUTELLARIAE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黄花黄芩、大黄芩、下巴子、川黄芩、空肠、经芩,黄金条根、A葿、黄文、虹胜,妒妇、炖尾芩、印头,内虚、元苓、子芩、宿芩、腐肠。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3]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治最理想的一味药。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该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1、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2、酒黄芩:取黄芩片,酒炙法炒干。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贵州、四川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
该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黄芩根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配柴胡,通调表里,和解少阳;配白术,清热安胎;配半夏,苦降辛开;配黄连,清热燥湿;配枳实、厚朴,消食和胃。
黄芩分为枯芩与子芩。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至20余层扁平细胞组成,其中散在嗜细胞。木栓组织外缘多破裂。皮层狭窄,散在纤维及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广,有多数纤维与石细胞,石细胞多分布于外侧,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多分布于内侧;形成层环状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周围有木纤维束;木射线较宽。老根中央有一至多个同心状的木栓组织环。薄壁细胞中还淀粉粒。
(1) 该品粉末黄色。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 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 ,有稀疏斜纹孔。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 2~3 分粒组成。
(2) 取该品粉末1克,加甲醇20毫升,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克,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微克,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预平衡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暗绿色斑点。
工艺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炮制品中黄芩酶的活力,结果表明,蒸是一种好方法,蒸30分钟基本上已能达到抑酶的效果,煮法也可以,但时间以10分钟为宜。蒸发加工的黄芩,外观整齐,颜色鲜明,黄芩苷含量高;煮法加工的黄芩,外观形状差,颜色不鲜明,且能造成黄芩苷的损失,故应以蒸法为首选。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1.无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
2.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
3.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4.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
5.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
6.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黄芩-原植物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①黄芩素、汉黄芩苷元。
②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③抗病毒: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抗炎
黄芩素、黄芩苷→抑制急性炎症反应。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1)机制: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2)抑制组胺释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抑制免疫反应: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黄芩作用环节:
① 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② 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黄芩苷,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功能。
(4)解热。
(5)保肝、利胆(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6)镇静:中枢抑制。
(7)对血液系统影响
作用复杂:黄芩素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黄芩素等→抗凝血: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小结:
抗病原体、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静、保肝、利胆等。无抗肿瘤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黄酮类成分。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清除自由基。
(3)降压:直接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传统中药材注重道地性,热河黄芩是黄芩的地道品种,主产于热河(今河北承德),承德处于华北地区北部,海拔高,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给黄芩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热河黄芩已久负盛名。
(1)无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摘录】《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