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月以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可间歇出现。2.斜视度数较大先天性内斜视度数大,多大于或等于40△,且稳定,不受检查距离、注视眼及调节因素的影响。国外文献中Helvenston报道133例的平均斜视度为40△,Costenbader50例中48例(96%)、Foster34例中17例(50%)斜视度健康搜索在40△以上;vonNoorden等报道斜视度平均50△~60△。国内有作者报道55例,平均斜视度为50△。3.一般检查方法难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4.轻度远视戴矫正眼镜后斜视角无变化。Costenbader报道500例婴幼儿型内斜视中,近视占5.6%,轻度远视占46.2%,中度远视占41.8%,高度远视占6.4%;斜视度的大小与屈光不正的类型和程度无关。一般认为1~2岁婴儿有0~+3.OOD的屈光不正是属于生理性健康搜索的,随年龄增长,远视度逐渐减少5.幼儿型内斜视多为交叉注视(crossedfixation)即注视右侧时使用左眼,注视左侧时使用右眼,表现为假性外直肌麻痹因此很少形成弱视。如为单眼注视,可伴发弱视Costenbader报道500例弱视有205例占41%。因此对此类患儿应早期治疗,方法如交替遮盖法、阿托品交替扩瞳法,使其变为交替注视。6.眼球运动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表现为外转力弱鶒内转过强。应排除假性外转不足及患儿不配合外展检查等。方法是:当发现外转不足时可用外转眼作注视眼,尽力引导其外转若此时外转正常则为假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可采用“娃娃头试验”法,即在患儿双眼注视正前方的状态下,用手左右转动患儿头部借头眼侧转观察内外直肌功能。 并发症: 1.DVD或DHD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DVD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46%~90%,国内报道为21.2%,较国外低。2.单眼或双眼斜肌功能过强婴幼儿型内斜视一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发病率高达78%国内报道为63.6%。因此常表现V征,合并有上斜肌功能过强者则表现为A征3.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latentormanifestnystagmus)Hiles等报道30%的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有旋转性眼球震颤。Lang观察有50%的患儿有隐性眼球震颤鶒。国内沈洁等报道21.2%伴有眼球震颤。4.头位因伴发有垂直斜视和眼球震颤,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常合并头位异常健康搜索。5.视动性眼球震颤(optokineticnystagmus)和眼球水平追随运动的非对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