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肿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骨外科 骨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萘丁美酮胶囊 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9000元)
温馨提示
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发病原因
下肢局部肌筋膜因发育异常,手术损伤或创伤,长期慢性劳损等使下肢筋膜缺损或变薄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下肢局部肌肉压力增高是发病的诱因。
发病机制
1.肌筋膜缺损或薄弱 常见肌筋膜缺损或薄弱原因如下:
(1)正常情况下,肌肉筋膜存有正常的,生理性的缺损或薄弱区,当肌肉压力增高时,肌肉便由此疝出,如腓浅神经由腓总神径自腓骨颈的外侧发出,向下走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其终末支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过筋膜成为皮支,导致局部缺损或薄弱,小腿肌疝可由此疝出,肌肉经筋膜神经出口疝出可导致神经损伤,卡压,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2)手术损伤或锐器切割可造成肌肉损伤和筋膜破裂,如清创缝合时仅缝合皮肤,当肌肉肿胀,压力增高时,可向筋膜外膨出,再如,钝性损伤或骨折可损伤肌肉和刺破筋膜,由于肌肉肿胀,压力增高向筋膜外膨出形成肌疝。
(3)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动作不协调或负荷过重,及着地姿势不正确,下肢持力不稳等因素,使下肢肌肉极度收缩,以致肌肉结构受损,此时肌腹明显短缩,肌外膜纵向撕裂,形成间隙,使肌肉由肌外膜间隙膨出,疝出组织可发生嵌顿,少量渗血,继发水肿,渗出等创伤性炎症反应和周围肌群痉挛。
(4)长期慢性损伤使下肢筋膜变薄弱或破裂。
(5)筋膜本身病变造成一定部位的筋膜薄弱。
2.肌肉压力增高
(1)肌肉剧烈运动或过度活动后,局部代谢增强,血氧浓度降低,代谢产物积蓄,使微循环渗出增加,组织间液增加,肌肉可发生肿胀,肥大;然而筋膜壁却限制了肥大肌肉的扩张,使肌间隔的压力增高,继而促使肌肉由薄弱或缺损部位突出而形成肌疝。
(2)创伤,手术或肌肉本身的病变,可使肌肉肿胀,压力增高,并由手术或损伤筋膜薄弱处膨出形成肌疝。
近年来,有人认为肌疝是慢性肌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代偿性表现,张镛福等人也发现,在慢性小腿肌筋膜间室综合征中,将近一半的患者存在肌疝。
下肢局部肌筋膜因发育异常、手术损伤或创伤、长期慢性劳损等使下肢筋膜缺损或变薄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下肢局部肌肉压力增高是发病的诱因。主要预防是注意手术要消毒处理。注意预防手术意外的发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积极预防慢性劳损,注意戒烟酒不良嗜好。
肿胀
局限性肿块, 肿块质软压之可消失,一般小于0.6cm,当肌肉收缩时肿块体积缩小或消失,可触及缺损筋膜孔边缘锐利,呈卵圆形其下方肌肉不增厚。阔筋膜遭受直接打击或手术切开后可能发生较大的肌疝大的肌疝常不可回纳在肌肉放松时一般不膨出,肌肉收缩时可明显隆起。 病人下肢有易疲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