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
1.P′波为房性异位P′波,在短阵发作时,可见它与窦性P波有差异,P′波也可呈逆行P波,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其异位P′波除极方向虽仍正常,但振幅很小,与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清晰,明确显然不同。
2.P′波位于QRS波之前,P′-R间期
3.心房率为150~250次/min,心房律中P′-P′间期可规则,也可不规则(甚至相差0.12s),由洋地黄过量引起者约半数患者心房率不规则,且随着洋地黄的继续使用而房率逐渐增快。
4.QRS波为室上性,形态,时限均正常。
5.在房室传导阻滞时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可呈2∶1~4∶1房室传导阻滞,以2∶1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
(3)交替性文氏现象(双层传导阻滞)。
(4)心室率不规则系由心房本身不规则所致,心室率不规则时可误诊为心房颤动,此时应注意,V1导联或食管导联的P′波规律。
6.按压颈动脉窦,对洋地黄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无效,反而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程度的加重,而使心室率减慢,对非洋地黄所致的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按压颈动脉窦后,P波频率有较明显的减慢,有时可终止发作,由于洋地黄可提高颈动脉窦的敏感性,故对用洋地黄治疗者按压颈动脉窦应慎重,阿托品可提高非洋地黄所致者的心房率,而对洋地黄所致的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无影响。
7.如为洋地黄所致的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可看到洋地黄效应所致的ST-T改变,并约有40%的病例可同时伴有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