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积水的潴留液体流至宫腔,①造成宫腔积水,能机械性干扰胚胎与子宫内膜的接触,在超排卵时输卵管积水可能增大,流入宫腔液体量随之增多;②输卵管积水含有微生物、碎屑和毒性物质可直接进入宫腔,输卵管积水的存在使组织释放出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白细胞趋化因子和其他炎性复合物,直接或通过血液、淋巴管转运而作用子宫内膜,这些物质参与调节输卵管和子宫运动,影响胚胎着床;另外输卵管积水患者种植窗期间子宫内膜β一整合素水平下降,亦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③输卵管积水常由感染引起,且多为上行感染,造成子宫内膜损伤,留下永久性的对胚胎种植容受性的影响。
胚胎着床亦取决于胚胎质量。Sachdev等将鼠胚分别在对照组及三种不同输卵管积水浓度的条件下培养,结果示输卵管积水能影响鼠胚囊胚的形成,阻滞胚胎发育,其毒性作用与输卵管积水量及浓度有关。来自输卵管积水的毒性物质在胚胎移植时流人子宫腔,对移入宫腔的胚胎产生毒素作用,影响其发育,减低其着床能力,降低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增加流产率。
另外在超排卵中B超监测可发现少数输卵管积水呈进行性增大,会被误认为发育卵泡,在做试管婴儿时此现象一方面会引起用药误导,提早给予HCG,导致取卵时成熟卵细胞比率下降。另一方面B超监测下经阴道取卵过程中误穿输卵管积水,积水直接污染卵细胞,影响卵细胞受精及受精卵发育。
输卵管积水可引起不孕,对输卵管积水所致不孕的处理不同不一:
有学者考虑输卵管已阻塞,而行IVF–ET治疗,但其种植率、妊娠率不高,流产率较高,原因如上所述。
有部分学者则认为既然输卵管积水降低了IVF–ET的妊娠率,则在IVF–ET之前行输卵管积水切除术,消除输卵管积水对卵子、胚胎的毒性作用,去除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损害,清除潜在的输卵管炎症及可能产生的毒素,从而改善胚胎质量及胚胎的种植环境,以提高IVF–ET妊娠率。这对输卵管严重积水,输卵管功能已完全丧失,行输卵管保守手术治疗无效者不失为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但输卵管切除术可能对卵巢功能有影响,Mc一Comb等通过结扎兔输卵管卵巢系膜内血管,同侧卵巢排卵数明显减少。Zackrisson等实验发现如迅速减少鼠卵巢血流则明显抑制鼠卵巢的排卵功能,Lass A等发现手术侧卵巢虽然体积无明显缩小,但行IVF–ET时其发育的卵泡数和回收的卵子数明显减少,手术可能影响卵巢的血液供应和卵泡发育。本研究结果亦示:在IVF–ET之前行输卵管积水切除术,可改善IVF–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但获卵数减少。提示切除积水的输卵管并非最佳方案,可破坏同侧输卵管一卵巢系膜间的血运供应及神经,而影响该侧卵巢的激素分泌及卵泡发育,在切除输卵管时,应紧贴其下,尽量保留其系膜。
部分学者则主张如果输卵管积水不严重,有可能恢复其功能者,应尽量保留输卵管,在腹腔镜或剖腹显微手术下行输卵管伞端或壶腹部造口术,本手术优点为保留输卵管,避免影响同侧卵巢血流;可引流输卵管积水到腹腔,减少流人宫腔的液体量,手术治疗后再行抗感染治疗,部分输卵管可恢复其功能,可能自然妊娠,宫内妊娠率为约为20%;如果输卵管积水严重,其功能已严重损害,输卵管积水造口术治疗无效,再行IVF–ET其妊娠率亦可提高;其缺点是有较高的异位妊娠率,个别输卵管积水患者会复发。报以在IVF–ET之前行输卵管积水造口术可改善IVF–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但注意监测异位妊娠的发生。
综上所述,输卵管积水患者未处理行IVF–ET其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较低,流产率较高,在IVF–ET前切除积水的输卵管或行输卵管造口术,可提高IVF–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行输卵管积水造口术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加强抗感染有可能恢复其功能,但个别患者复发,同时应注意异位妊娠的发生;切除积水的输卵管可避免异位妊娠的发生,但可能影响同侧卵巢储备功能,应慎重考虑。所以对于双侧输卵管伞端积水或只有一侧输卵管且是伞端积水的患者是行伞端造口术或试管婴儿应由患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及具体病情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