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9~14天。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急性型:大多数正常人感染后不出现症状,少数(儿童居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样症状,部分可出现关节痛-结节红斑-多形红斑综合征,约持续1周,肺部体征甚少,胸片可无异常,亦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状浸润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大量吸入孢子后,可有寒战,高热,咳嗽,咳黏液脓痰,呼吸困难,咯血等肺炎症状,胸片表现为片状浸润阴影或肺实变征,常伴肺门淋巴结肿大,偶有胸膜反应,此型病程约1周,大多可自愈,少部分继续进展,肺炎者亦当良性经过。
2.慢性空洞型:主要发生于肺气肿,肺结核等或肺结构破坏性病变患者,因异常空洞有利于病原菌逃避人体免疫机制的干扰,更好的繁殖,临床表现与肺结核极为相似,低热,盗汗,体重下降,咳嗽,咳黏脓痰,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此型除少部分病人自愈,多数进展,最终导致肺纤维化,往往死于呼吸衰竭。
3.进行性播散型:此型少见,发生于免疫抑制患者或老年人,儿童,主要播散至网状内皮系统,患者全身症状重,常有高热,呼吸困难,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黄疸,贫血,可有口腔及胃肠道溃疡,心内膜炎,脑膜炎和阿狄森氏病,X线表现为两肺部粟粒状阴影或散在结节状病变,类似粟粒型肺结核,年幼儿童或AIDS病人进展较迅速,其他病人进展相对缓慢,死亡率达80%。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X线征象和血清学检查可作诊断,确诊有赖于真菌培养或组织学检查证实有病原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