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不一,随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皮肤疽、鼻疽和肺疽3种。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至3周,平均4天,甚至延迟至10年之久。
1.急性鼻疽 以畏寒高热急骤发病,当致病菌侵犯肺部时,可造成大叶性或支气管性肺炎、肺脓肿、渗出性胸膜炎和脓胸。通常伴有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痰(痰可为血性)、全身肌痛、头痛等症状。肺部可闻及湿性音或肺实变体征及相应的胸腔积液体征。如损害局限于皮肤感染部位,可出现急性蜂窝织炎,局部肿胀,继则坏死及溃破,形成边缘不整、创底灰白的溃疡,并覆有灰黄色的渗出物。可并发淋巴管炎或所属的淋巴结炎,偶有颈部淋巴结及脾大。严重者形成结节性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瘘管,排出红色或灰白色脓液。病原菌亦可由病灶入血,引起全身性丘疹性皮疹,继而发展成脓疱疹,中央有脐凹,豆粒大。脓疱逐渐结痂,蜕皮后遗留疤痕。如损害原发于鼻部可出现鼻蜂窝织炎和坏死,鼻中隔穿孔,腭和咽部均有溃疡形成,常先排出血性分泌物,继而流出脓性分泌物,进而发展为广泛性溃疡性肉芽肿。
2.慢性鼻疽 开始全身症状可不明显,仅有低热或长期不规则发热,四肢关节酸痛,肺部症状不明显,间有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发作。皮肤或软组织出现脓肿,附近淋巴结肿大,有时脓肿溃破流出多量脓液,亦可形成长期不愈的瘘管。关节、骨髓、肝、脾、眼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可累及,病情发展缓慢,时好时坏,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以上。患者常逐渐消瘦,呈恶病质状,常因逐渐衰竭而死亡,但也有自行痊愈的报告。
本病临床表现较复杂,常不易诊断。主要根据有无与病马类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等流行病学接触史;血培养、痰液或脓液培养获阳性结果;分离菌施特劳斯反应阳性;血清凝集反应滴度1∶160以上,或补体结合试验滴度达1∶20,均有助于本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