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患者1996年10月食鱼胆4个,食后6 h出现恶心、呕吐,伴腹泻,稀水样便,在当地医院静滴庆大霉素(量不详)症状好转。2 d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少,100 ml/d,全身水肿,10月4日来院急诊。查体:Bp 21.3/13.3 kPa,脉搏 80次/min,全身皮肤黄染、水肿,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ALT 392 IU/L,T-BIL 70.11 μmol/L,BUN 40.91 mmol/L,Cr 1 529.32 μmol/L。尿蛋白73.0 g/L。诊断:鱼胆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急诊行血液透析2次后,收入肾内科病房。2周后停止血透,病愈出院。
病例2
1997年1月20日食鲤鱼胆3个,5 h后出现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稀水样便来诊。查体:Bp 12/6 kPa,P 100次/min,嗜睡,皮肤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ALT 1 129 IU/L,AST 3 087 IU/L,T-BIL 23.94 μmol/L,BUN 5.96 mmol/L,Cr 97.24 μmol/L。诊断:鱼胆中毒,肝损害。给予保肝对症治疗,2 d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鱼胆毒性较大,1个~3个就可发生中毒,吞服生、熟鱼胆中毒程度无差别。分析原因:①与胆汁中多种胆酸对细胞膜作用有关;②组织胺类物质的致敏作用。鱼胆进入胃肠道后,毒素首先达到肝脏,肾脏浓度最高,以肝、肾中毒为主。病理变化:脏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变性,导致中毒性肝病及肾小管急性坏死,集合管阻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鱼胆中毒应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相鉴别,及早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