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品为 大戟科植物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干燥叶。
原植物 油桐为 落叶乔木,植株高4~8米,含有乳汁;枝粗壮,无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4~12厘米,顶端两侧有2枚淡红色腺体;叶片卵形或卵状圆形,长8~15厘米,宽3~12厘米,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稀为3浅裂,顶端尖或急尖,幼嫩时两面被黄褐色短柔毛。花 雌雄同株,排列成疏松、顶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先于叶开放;萼片2~3;花瓣5,白色,具淡红色条纹;雄蕊8~20,排列成2轮,花丝基部合生;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3~5,柱头2裂。 核果直径4~6厘米,近球形,顶端尖,表面平滑。种子具厚壳状 种皮,阔卵形,长2~3厘米。花期5月;果期10~11月。
生于低山坡、山麓及沟边。原产我国 长江流域各省区。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叶多卷曲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阔卵形或卵状圆形,长8~15厘米,宽3~12厘米,基部多为心形,稀为截形,靠叶柄两侧可见2枚紫黑色腺体,边缘全缘,稀有呈不明显3裂,顶端尖或突尖,表面绿褐色,背面色稍浅,有长4~12厘米的叶柄。气微,味淡。以身干、叶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甘、微辛、寒。消肿解毒。用于痈肿,丹毒,臁疮,疥癣,冻疮,烫伤,痢疾。一般多鲜用,适量捣敷或烧灰研末敷;煎汤,用量15~30克。
附注 本种的根,种子及花均药用。种子与叶功效近同。根用于食积痞满,水肿,哮喘,瘰疬,驱蛔虫。花外用于热毒疮,天疱疮,烧伤。
功用: 消肿解毒。用于痈肿,丹毒,臁疮,疥癣,冻疮,烫伤,痢疾。一般多鲜用,适量捣敷或烧灰研末敷;煎汤,用量15~30克
性味: 甘、微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