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食管平滑肌瘤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平滑肌瘤虽为良性疾病,但有潜在恶性变的可能。一般生长缓慢,但病变不断进展,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除了年龄较大、肿瘤较小、无明显症状、心肺功能差不能忍受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的可以进行追踪观察外,否则一旦诊断明确,都主张手术治疗。

  切口的选择:根据肿瘤部位决定手术途径,因此术前应行详细的X线定位检查。息肉状平滑肌瘤蒂部多在颈部食管,取咽或颈斜切口;位于上段食管的行右侧前外或后外侧切口;位于中、下段的取左或右后外侧剖胸切口。

  手术方法:大部分可行粘膜肿瘤摘除术。术前放无侧孔(把胃管远端有侧孔段剪除)胃管。开胸后根据术前X线检查了解的位置,在肿瘤附近游离食管,扪到肿物后,把该段食管用带子轻轻从纵隔牵出,在肿物最隆起,即肌层较薄处,钝性顺肌纤维方向纵行分开肌层,暴露肿物。找到界面后沿肿瘤外膜仔细分离,避免损伤粘膜。在肿物摘除后,如怀疑有粘膜损伤,把胃管端拉至手术处,其上下端食管用带子暂时阻断,胸内注入温盐水,然后经胃管注入空气检查有无漏气。如有破损,用细针细线修补,结打在腔内。肌层分开外疏松缝合,如肌层已很薄,可用附近纵隔胸膜,心包或膈肌片缝合加固,必要时可游离肋间肌覆盖。缺损较大的,也可用涤沦片修补,以免术后憩室形成。较大的肿瘤可能游离较长一段食管,一般不会发生食管坏死,文献上报告有游离10cm以上仍恢复良好的。

  少数病人(国外大组病例报告占10%,我国522例中为13.2%)需行食管胃部分切除,适应证为:①瘤体大,不规则形,与食管粘膜严重粘连不易分离。②多发性平滑肌瘤不易个别一一切除的。③虽有恶性病而术间又不能依靠冰冻切片排除恶性可能的(冰冻切片鉴别平滑肌瘤及肉瘤较困难,特别是高分化的平滑肌肉瘤。)④肌瘤合并食管癌或巨大憩室。⑤术间肿瘤与粘膜粘连严重,粘膜破损较多修补不易的。

  手术疗效:粘膜外肿瘤摘除术并发症少,效果好,几乎无术后复发,发生食管狭窄或吞咽运动障碍的报道。

(1)手术方式

①黏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

  该术式适用于瘤体较小、肿瘤与黏膜无粘连者,是公认的理想术式,即进胸后游离肿瘤所在部位的一段局部食管,再纵行剖开肿瘤处的食管肌层与肿瘤包膜,在黏膜外完整摘除肿瘤,之后间断缝合肌层切口。

②电视下胸腔镜黏膜外肿瘤摘除术

  对诊断明确的食管平滑肌瘤,也可经电视胸腔镜摘除。据认为良性平滑肌瘤大小在5cm×5cm×5cm左右者均可经电视胸腔镜摘除,术中辅以电视食管镜监测黏膜有无破损,同时通过内镜充气协助胸内解剖游离平滑肌瘤,适用于瘤体小、肿瘤与黏膜无粘连且胸腔亦无粘连者,优点为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③食管部分切除术

  有些作者认为,对肿瘤较大,呈环形生长并与食管黏膜有严重粘连者以及术中食管黏膜损伤较重、修补有困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施行食管部分切除术。肿瘤有恶变者,也需要施行食管部分切除术。

④胃食管部分切除术

  巨大的食管平滑肌瘤常见于食管下段,并能延伸到贲门或胃,与胃黏膜形成严重粘连,局部胃黏膜有溃疡,需行胃食管部分切除术。据Seremitis等于1976年对838例食管平滑肌瘤的分析,约10%的病例需要施行胃食管部分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其主要手术适应证为:

  A.某些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或肿瘤发生恶变者;

  B.巨大食管平滑肌瘤合并食管巨大憩室者;

  C.肿瘤累及食管-胃结合部,施行单纯黏膜外肿瘤摘除术有困难者;

  D.肿瘤与食管黏膜形成致密粘连,无法从黏膜外分离并摘除肿瘤的病例。

  食管,胃部切除和重建术适用于瘤体大且不规则,并与黏膜严重粘连不易分离者,某些多发性平滑肌瘤不易全部摘除者及疑有恶变术中又不能排除恶变可能者。

(2)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

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中上段平滑肌瘤,可以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即病人取仰卧位,右侧背部垫高300°,经右胸第三或第四肋间进胸,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显露。若选择后外侧剖胸切口,还要考虑到肿瘤位于食管的哪一侧。食管下段平滑肌瘤,病人应取右侧卧位,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第6或第7肋间进胸。准备施行胃食管部分切除及胃食管胸内吻合术者,应选择标准的左侧剖胸切口。颈段食管的平滑肌瘤,病人应取仰卧位,经左(右)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显露颈段食管,切除肿瘤。

摘除肿瘤

  进胸后,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沿食管床纵行剪开纵隔胸膜,钝性游离出肿瘤段食管,用一纱布条将该段食管提起,用手指触诊肿瘤与食管腔内的胃管,明确和食管腔(黏膜)的关系以及肿瘤在食管壁内的活动度,以避免在切开食管肌层和摘除肿瘤时误伤食管黏膜大部分病变处的食管肌层由于肿瘤的长期挤压,局部的肌层变薄,肌纤维疏松。沿食管纵轴适当转动食管,使肿瘤尽可能直接暴露在手术野中并远离食管腔,在肿瘤两侧的食管肌层各缝置一根牵引线。之后纵行切开肿瘤表面的食管外膜与肌层,即显露出瓷白色的平滑肿瘤。使用锐性和钝性分离紧靠瘤体进行分离。必要时,用4号或7号丝线贯穿瘤体缝合1~2针用以牵引,便于游离食管;将肿瘤表现的食管肌层纤维,黏膜下层,黏膜层以及肿瘤包膜全部完整分开后,便能完整摘除肿瘤。

  在游离肿瘤时,可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食管和肿瘤,将肿瘤从食管壁内向肌层切口处轻轻挤压,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更为清楚,游离更为容易,食管平滑肌瘤表面常凹凸不平,有时与黏膜下层的粘连较为紧密,分离时动作要轻柔,粘连严重之外尽量用锐性分离法,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将肿瘤从食管肌层内摘除后,如怀疑食管黏膜可能有损伤,可将胃管尖端从胃腔内向上拔并放置在食管腔内相当于瘤床的水平,再用手指压迫食管创面的上、下两端,手术野内注入生理盐水。之后。从胃管内注入空气50~100ml,同时仔细观察,如注入空气后发现瘤床部位的食管黏膜不膨出并有气泡从食管腔内向外逸出,即证明瘤床黏膜有损伤,在确认损伤部位后吸除手术野内的生理盐水,在食管黏膜破损处用小圆针细丝线或5-0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修补。

  如果肿瘤很大,与食管黏膜粘连严重,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可纵行切除一条与肿瘤粘连而无法游离的食管黏膜,之后再纵行缝合修补瘤床的黏膜缺损处。食管黏膜的弹性及伸缩性较好,切除肿瘤后纵行缝合其黏膜切口,不会造成食管腔狭窄。

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或肌层缺损区

  摘除肿瘤后,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修补食管壁肌层切口,缝合不宜过密,如果摘除肿瘤之后瘤床有较大的肌层组织缺损(黏膜裸区),可用带蒂膈肌瓣,胸膜瓣、网膜,肋间肌或心包片覆盖加固,以预防瘤床肌层缺损较大而引起并发症。一般而言,摘除食管平滑肌瘤后食管黏膜裸区不加修补,并不造成裸区黏膜发生坏死,Moor和Bounous(1959)用两组动物做实验:实验组(修补组)在手术切除大小为3.5cm×2.5cm的食管肌层后造成的黏膜裸区用尼龙网(nylonmesh)进行修补,对照组的黏膜裸区不做任何修补。术后1~6个月对两组动物进行复查,二者的食管手术区未见差异,据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遇到术中食管黏膜有损伤的病例,在修补黏膜裂口后再缝合肌层切口或用带蒂膈肌瓣覆盖加固,对预防术后食管黏膜裂口瘘具有重要意义,Nissen(1949年)报道1例食管平滑肌瘤病人在摘除肿瘤后局部形成一长约10cm的黏膜管(tubeofmucose),使用带蒂的肺组织瓣加以修补,术后病人未发生并发症。

(3)术后处理

  食管平滑肌瘤病人如果手术顺利,在摘除肿瘤的过程中未损伤食管黏膜及未污染术侧胸腔者,手术结束后便可拔除胃管。术后第1天,病人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或者第5天改为半流质饮食。如果病人接受了食管切除术及胃食管胸内吻合术,其术后处理与食管切除术后的处理相同。

  食管平滑肌瘤行黏膜外肿瘤摘除术者,绝大多数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但是,如果术中损伤了食管黏膜而修补不良或损伤黏膜后未能发现者,术后容易并发食管瘘而造成严重后果,病人如在术后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脉快、胸腔积液或液气胸,多提示并发食管瘘,行食管碘油造影检查或口服亚甲蓝(美蓝)溶液后进行胸腔穿刺检查,便能证实诊断,应及时进行处理,食管瘘口小者,经胸腔闭式引流,禁食,抗感染及胃肠道外营养,瘘口多能逐渐愈合;食管瘘口大的病人,如果早期发现,病人条件允许,应及时剖胸行瘘口修补术或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

  体积较大的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后,因局部食管肌层薄弱以及发生瘢痕粘连,可能会并发食管腔狭窄或假性食管憩室,因此,术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减少对肿瘤部位食管肌层的手术创伤,仔细修补食管壁的缺损。病人因食管瘢痕狭窄而有吞咽困难症状者,往往需要施行食管扩张术。

  非手术观察:本病发展缓慢,虽有潜在恶性倾向,但恶变率低,因此对年龄大、肿瘤较小,无明显症状者,可以不手术治疗,而行追踪观察。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