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曲霉属分为18个群,132个种和18个变种,绝大部分为非致病菌。可引起人类疾病者有: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和构巢裸壳孢菌、棒曲霉、杂色曲霉、米曲霉、灰绿曲霉、聚多曲霉、亮白曲霉、日本曲霉、阿姆斯特丹曲霉、焦曲霉、局限曲霉、黄柄曲霉、多育曲霉等,以烟曲霉最常见。许多曲霉对植物有致病性,有些能使鸟类、昆虫及家畜感染。皮毛工作者、饲鸟者及耕种的农民,由于吸入含曲霉孢子的灰尘、皮肤黏膜破损处以及眼部沾染了曲霉孢子而常引起感染。
(二)发病机制
曲霉广泛分布于土壤、植物、空气,甚至实验室、正常人的甲板面、趾间和外耳道中。但一般情况下曲霉并不致病,只有当机体组织粘膜有损伤或发炎,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才易感发病。曲霉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并可侵入血流播散至全身。其次为皮肤创伤性接种。常侵犯皮肤、黏膜、肺、脑、眼、耳、鼻窦、胃肠道、神经系统和骨骼的急性炎症和慢性肉芽肿改变,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此外,黄曲霉及寄生曲霉可产生黄曲霉毒素,曲霉毒素是导致集体出现变态反应的原因,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其中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