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黾(黾读měng。翻开《汉语大字典》,“黾”字有四个读音。读音看起来有点多,但是其实很容易排除,因为其中[méng]和[miǎn]是地名,[mǐn]是副词,都和这种小动物没有关系。唯一能和动物有关的就只有第一个读音[měng]了,而它正是这个词真正的读音。正如《汉语大字典》所言,“黾”本来指的是无尾目的青蛙一类的动物。其实这个字本来就是个青蛙的象形字。)是一种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湿地中常见的小型水生昆虫。水黾科昆虫成虫长8至20mm,黑褐色,头部为三角形,稍长。体小 型至大型,长形或椭圆形。口吻稍长,分为3节,第2节最长;触角丝状,4节,突出于头的前方。前胸延长,背面多为暗色而无光泽,无鲜明的花斑,前翅革质,无膜质部。身体腹面覆有一层极为细密的银白色短毛,外观呈银白色丝绒状,具有拒水作用。其躯干与宽黾蝽科类似。它们的躯干非常瘦长,躯干上被极细的毛,这些毛厌水。腹部具明显的侧接缘。
水黾科昆虫有3对足,前足较短,中、后足很长,向四周伸开,后足腿节多远伸过腹部末端。前足明显较短。 跗节2节,端节的末端裂成2叶,一对爪着生在裂隙的基部。后面的一对腿可以用来控制滑动的方向,中间的一对腿则是驱动的腿,它们特别长。前面的一对腿比较短,只被用来捕猎。 跗节上的毛使得它们可以借助 表面张力在水面上非常快地运动,而不会下沉。触角4节,明显伸出。喙4节,粗壮,直,但不紧贴于头部腹面。前胸背板极为发达,向后延伸,将中胸背板全部遮盖,外观不能看见。在无翅类型中尤其如此。前胸背板前端不具领圈。中胸小盾片不发达。
水黾科昆虫 单眼退化,一对位于两侧的 复眼发达,视力非常好。不同种的翅膀发展程度不同,甚至在同一种内不同个体的翅膀发展也会非常不同,从完全消失、发育不全一直可以到完全发育。控制这个翅膀发育的因素是幼虫阶段的光强度。只有翅膀完全发育的昆虫能够飞。无翅个体中,后胸背板外露,外观直接位于前胸背板之 后。前翅质地均一,多少成鞘质,向端方渐薄,但没有界限明确的膜片。爪片区分不明显,静止时左右二前翅重叠范围大,不形成任何爪片接合缝。短翅、无翅现象甚为常见。雄虫抱器在有些种类中退化。雌虫 产卵器针状。卵产在浮于水面的叶片下方或其他物体上,以胶质粘附,或覆以胶质,亦有潜入水下产卵者。若虫大体形状与成虫相似,腹部没有臭腺,亦不具 臭腺孔。黾蝽科几终生生活于水面,借助体下的拒水性毛和伸开的肢体等适应性性状,不致下沉或被水沾湿。在水面上划行主要依靠中足和后足的动作,前足在行动时举起,不用以划行,主要用于捕捉 猎物。黾蝽以掉落在水上的其他昆虫、虫尸或其他动物的碎片等物为食。栖居环境包括湖泊、池塘等静水水面以及溪流等流动的水面,在湍急的山溪上生活的种类,常常腹部变短或套缩入基部数节。海黾属等类群生活在海中,漂浮于开阔的洋面上,为昆虫中极少数正常在海上生活的类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