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本品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疏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宽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 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 ,近圆球形,具网纹,网间隙下凹呈浅凹状。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
【鉴别】本品叶的表面观:上、下表皮均有毛茸;气孔直轴式;叶肉细胞黄绿色,有的含黄色油滴,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2~8细胞,常有一个细胞缢缩,或下部细胞较大,顶端细胞骤细似针刺状,壁有疣状突起或细条状纹理;另一种为单细胞,较短。腺鳞头部6、8或10细胞,柄单细胞,极短;偶有头部1~2细胞、柄1(~2)细胞的小腺毛。
【备注】
(1)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等同用。香薷利小便、消水肿,可单独应用,也可配白术同用以健脾利水。
(2)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可配黄连同用。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适应范围了。
【植物形态】海州香薷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
茎直立,通常呈棕红色,二歧分枝或单一,均四棱形,密被灰白色卷曲柔毛。
叶对生,广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3~3.5厘米,宽3~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尖,基部广楔形,边缘具疏锯齿,偶近全缘,上面深绿色,密被白色长柔毛,下面淡绿色,密布腺点,沿主脉疏被柔毛。
轮伞花序密聚成穗状,顶生和腋生;苞片阔倒卵形,绿色,先端骤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均具长柔毛及腺点,边缘具长缘毛,具5条明显的纵脉;花萼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具长柔毛及腺点,每裂片具1条中脉;花冠唇形,淡红紫色,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矩形,两侧裂片略呈三角形;雄蕊4,花药黄色,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线状,柱头2歧。
【药材】干燥全草,全体被有白色茸毛。
茎挺立或稍呈波状弯曲,长约30~50厘米,直径约1~3毫米;近根部为圆柱形,上部方形,节明显,淡紫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
叶对生,皱缩破碎或巳脱落;润湿展平后,完整的叶片呈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5~3.5厘米,宽3~5毫米,边缘有疏锯齿,暗绿色或灰绿色。
茎顶带有穗状花序,呈淡黄色或淡紫色,宿存的花萼钟状,苞片脱落或残存。
有浓烈香气,味辛,微麻舌。
以质嫩、茎淡紫色、叶绿色、花穗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主产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以江西产量大,品质佳,商品习称江香薷。
各地民间所用的香稿尚有以下几种:①四川、陕西、山东等地以同属植物香薷的干燥全草,作香薷使用。
药材形状与上述品种相似,惟完整的叶较大,呈卵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5~10厘米,宽1.5~3厘米;穗状花序,花明显地偏向一侧。
在四川称此为德昌香薷或土香薷。
《本草衍义》所述香薷,即为本种,但目前在药材商品中很少使用。
参见半边苏条。
②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以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全草作香薷使用。
参见石香葇条。
③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有以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作香薷使用者。
参见土香薷条。
④新疆地区使用的香薷,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薷的全草。
参见萼果香薷条。
⑤西藏地区尚有以密花香蒲及其变种的全草入药,又称密香薷。
【化学成分】海州香薷含挥发油,密花香薷含有挥发油0.3%,其中主成分为香薷二醇。
还含甾醇、酚性物质和黄酮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