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编辑 朱砂莲
【别名】背蛇生、躲蛇生 【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a C. Y. Cheng,mss.以根状茎入药。春初新苗发出前或秋后地上茎叶干枯时采挖,去掉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介绍】峨眉山一种稀有名贵的药材,历来视作治疗胃腹疼痛的特效药。最早见于《蜀本草》,叫做“辟虺(音“悔”,一种毒蛇)雷”。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此物辟蛇虺有威,帮以雷名之。”因而又有“背蛇生”、“躲蛇生”的别称。并说:“今川中峨眉、鹤鸣诸山皆有之,根状如苍术,大者若拳。彼人以充方物。”因断面有朱砂色点状物,味苦如同黄连,故近代以“朱砂莲”著称。【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朱砂莲是多年草质藤本。根状茎呈不规则的多节块状,外皮黄褐色,断面黄红色。单叶互生,叶柄细长而弯曲,叶片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夏季从叶液开出黄绿色而具紫斑的小花,曲折条形,十分奇异。分布在海拔1100米左右中山地区的洪椿坪、石笋沟一带,喜生于阴湿岩畔、阔叶林中。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肠炎,痢疾,尾、十二指肠溃疡,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据调查,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热而有肚痛或胃痛时,磨水饮服,往往见效较快。 【用法用量】它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力。 2~5分,研粉或磨汁服;外用适量,研粉或磨汁搽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提示】根据国食药监注[2004]379号号通知,朱砂莲具有伤肾的副作用,已经设定为处方药。严格管理,防止肾衰竭事故发生。朱砂莲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Zhū Shā Lián 【英文名】Root of Kaempfer Dutchmanspipe 【别名】辟虺雷、辟蛇雷、透水雷、辟水雷、雷见怕、牛血莲、躲蛇生、避蛇生。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四川朱砂莲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cinnabarina C.Y.Cheng et J.L.Wu[A.minutissima C.Y.Cheng] 采收和储藏:移栽4年以上时采收为宜。6-7月挖起块根,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沙,蒸至透心(一般需10-25min),再晒干或烘干。原形态
四川朱砂莲 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无毛。根块状,呈不规则纺锤形,长达15cm或更长,直径达8cm,常2-3个相连,表反有不规则皱纹,内面浅黄色或橙黄色。茎细长扭曲,具纵棱和粉霜。叶柄长4-15cm;叶片三角状心形,生于茎下部的叶常较大,长5-14cm,宽4-11cm,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具白色晕斑,下面脉隆起。花2-3朵组成短总状花序,偶单花胶生;小花梗细长,基部具叶状苞片l枚;花被黄绿色或暗紫色,基部球形,颈部窄缩并弯转,前部扩大并向一侧展开是舌状,舌状体长卵形,先端圆钝或具小凸尖,有5条脉;管口具紫色斑块并疏生绒毛;雄蕊贴生于雌蕊周围,花药卵形;合蕊往先端6裂,裂片基部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柱头乳突状,子房倒卵形,微具6棱。蒴果长椭圆球形,基部下延,连柄长6-7cm,黄绿色,具粉霜,熟后自果柄处6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一面隆起,另一面凹下,外表褐色,密被疣状突起。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 6-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