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妊娠合并白血病的病因

病因

妊娠合并白血病阐明白血病的病因有助于预防此致命性疾病,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白血病的病因未明。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放射因素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的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电离辐射引起白血病的方式有3种类型:①医源性接触(如放射性核素检查或治疗以及放射线检查或治疗);②职业性接触(如放射科医务人员、心导管室工作人员等);③事故性放射损伤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分析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27011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和25782名其他医务工作者在1950~1980年白血病的发病率放射工作者的发病率是对照组的3.5倍。发病率高峰在从事放射工作后的10~14年。白血病的相对危险度以早期从事X线工作和开始接触X线时年龄较小为最高。所发生白血病的主要类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940年以前美国放射科医务工作者白血病的死亡率是非放射科医生的10倍,40年代以后发病逐渐减少,可能与防护措施的加强有关。上海市调查309例儿童白血病发现母亲在怀孕期有X线照射史者,其相对危险度轻度增高;孕前父亲X线照射次数增加者儿童白血病的危险性也增加。文献报道强直性脊柱炎和宫颈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CML的发病率增高,但Linet等学者观察23493例宫颈癌接受放射治疗后,白血病的发病率并未增加。

1945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增高,1947~1948年在该地区就发现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1950~1957年该地区白血病发病率达到高峰,1951年两地白血病的发病率分别是未受辐射地区的30倍和17倍。距原子弹爆炸中心1000m处广岛42.9%为中子射线,而长崎96%为γ射线广岛的白血病发病率高于长崎,这说明中子射线可能有更强的致白血病作用。

白血病的发病率与暴露于放射线下的时间、放射的部位、次数以及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短期内接受大剂量射线照射,对年轻人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单次全身照射或分次照射可使小鼠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10倍。

2.病毒因素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分子病毒学的迅速发展,病毒因素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C型RNA反转录病毒引起鸡鼠、猫等动物白血病已得到证实,然而迄今为止发现的明确致人类白血病的病毒仅有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HTLV-Ⅰ属C型RNA病毒具有传染性,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在ATL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抗HTLV-Ⅰ抗体。ATL流行于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和中非地区。1980年日本首先在电镜下发现ATL细胞中的病毒颗粒并证实为反转录病毒称为ATLV。美国也从1例患者新鲜血清及2株T细胞样的白血病细胞系中分离出C型反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以后证实与日本发现的病毒是一致的。HTLV-Ⅰ型病毒基因组是由9032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排列序列依次为:5LTR-gag-pro-pol-env-pX-3LTR。其中,gag和env基因为HTLV-Ⅰ结构基因,gag基因编码的3种核心蛋白(p19p24、p15)组成了病毒核衣壳;env编码病毒薄膜糖蛋白gp46和穿膜糖蛋白p21e,是病毒包膜的特异性蛋白。

HTLV-Ⅰ的发现是对白血病的病毒学说的重要贡献之一。在发现ATL的地区,有病毒的局部流行,但感染HTLV-Ⅰ者仅1%~2%发生ATL,潜伏期相当长可能达10~30年。HTLV-Ⅰ传播途径尚未完全阐明,横向传播途径有精液传播、淋巴细胞输注输血、蚊虫叮咬、使用HTLV-Ⅰ污染后的注射器针头等。此外也可由母亲纵向传给子代。我国曾毅等调查28个省、市、自治区10012份血清,8份HTLV-Ⅰ阳性,其中3例为日本人,2例为中国台湾人,2例为日本和中国台湾人的妻子,1例为经常到外国港口的海员。美国HTLV-Ⅰ血清阳性者多为长期接受血液制品及静脉用药者。

自某些类似毛细胞白血病综合征的患者分离而得到第2种人反转录病毒称HTLV-Ⅱ,它与恶性血液病的因果关系尚不肯定。

3.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不同种族白血病发病情况有所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家族性白血病聚集现象。这些均提示白血病与遗传可能有关。如单卵孪生子中如一人在10岁以前患白血病,则另一人发生白血病的几率可达20%。但也有人认为某些相同的致白血病因素的作用不能排除。偶尔在一个家庭中出现2例或更多的同一类型白血病。有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血管扩张性红斑病(Bloom综合征)、Fanconi贫血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常伴有染色体不稳定性并易发生白血病。其发病率可达0.5%~1%其他易发生白血病的先天性疾病有先天性愚型(Down综合征)和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

4.化学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也可引起白血病,其中有某些治疗药物,特别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白血病又被称为继发性白血病、药物治疗相关性白血病(medical treatment related leukemia,MTRL)

(1)化疗药物:烷化剂是比较公认的具有致白血病的药物患者通常在接受这类药物化疗后4~6年发病发病率为6%~12%,所致白血病中以AML多见。丙卡巴肼亚硝基脲也是较为常见的致白血病化疗药物。而柔红霉素阿霉素平阳霉素、甲氨蝶呤等药物引起白血病的较为少见。

(2)乙亚胺及乙亚胺衍生物:乙亚胺及乙亚胺衍生物乙双吗啉、ICRF-154、ICRF-159是一类治疗肿瘤及银屑病的药物。其致白血病作用首先是在英国用ICRF-159治疗结肠癌和银屑病被证实的。继发于该药的白血病已引起普遍重视。叶辉等回顾性收集银屑病22例11例服用乙双吗啉3~84个月,平均用药总量为170.82g,其中3例发生急性白血病(M3型2例M2型1例),2例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到为止,乙亚胺及乙亚胺衍生物致白血病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王永征等研究发现乙双吗啉可使染色体发生畸变纺锤体断裂;杨彦平等研究发现乙亚胺对动物有致微核作用,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3)苯等化学制剂:职业性长期、大量接触苯常导致骨髓增生减低,有时可进展为白血病。Infante等发现1940~1949年接触苯的美国工人患各类白血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5倍,而粒系和单核系白血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0倍。苯与甲苯均为重要溶剂,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也日渐增多,在中国普查中石油化工区中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值得重视。

(4)其他:氯霉素、布他酮(保泰松)、磺胺类等能抑制骨髓的药物均可诱发继发性白血病。上海309例儿童白血病34%有服氯霉素病史。继发性白血病早期患者常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现,细胞遗传学检查常显示5、78号染色体异常。国外已禁用氯霉素国内也对氯霉素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其致白血病的相关报道已经很少见。此外,临床上尚有甲氰咪胍(西咪替丁)引起白血病的报道。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