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床资料:20例(24眼)中男12例(24眼),女8例(12眼),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5岁。右眼14例,左眼10例,其中双眼4例。伴有近视5例6只眼(-1.00D~-8.50D),4例为第1次就诊,16例以往有反复发作病史,病程1天~20年,有原发青光眼家族史5例。
1.2 临床表现:
①视力 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1例12只眼,0.9~0.5者5例6只眼,0.5以下者3例3只眼,其中1例1只眼由于合并青光眼损害晚期视力仅剩光感。
②瞳孔7例8只眼瞳孔轻度散大,光反射迟钝,13例16只眼瞳孔正常,光反射正常。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③前房发作时5例6只眼房水轻度闪辉,15例18只眼房水丁道尔现象阴性。
④眼压发作时眼压22~40mmHg 9例11只眼,41~60mmHg 7例9只眼,3例3只眼超过60 mmHg,1例1只眼从未因眼压升高就诊过,就诊时也未测到过高眼压,但眼科检查发现角膜后羊脂状KP,杯盘比大于正常,视野损害。
⑤杯盘比(C/D):正常范围18例22只眼,2例2只眼杯盘比明显大于正常(C/D>0.6)。
⑥视野Goldmann视野计测定周边视野,有杯盘比扩大的2例2只眼有明确视野损害,1例表现为与弓形暗点相连的周边视野缺损,1例管状视野。
1.3 治疗方法:①全身用药,氟灭酸片200mg 3次/日,降低眼压。中药杞菊地黄丸6g,3次/日,免疫调节,降低眼压。②局部注0.5%可的松眼药水和噻吗心安眼药水每日4~8次交替点眼。
治愈标准:眼压正常,角膜后沉着物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本组病例治愈20例,治愈率为95%。疗程最短1周,最长4周,平均2周。随防6个月无复发。
青睫综合征多发生在青壮年时期,常为单眼(偶有双眼)反复发作病史,每次发作后数日多能自行缓解,眼压通常为5.33~8.0kPa(40~60mmHg),但也有高达12kPa(90mmHg)者。视力一般正常。如果眼压较高时,可能由于角膜上皮水肿,发生轻度视力模糊及虹视。但视力通常不低于0.5。常伴有角膜水肿,角膜后有少量羊脂状沉着物。有的瞳孔稍大,对光反应存在,无虹膜后粘连[1]。有的眼压升高时,前房深度正常,房角开放;视乳头及视野检查多正常。
治疗原则多采用抗炎及降眼压药物治疗,不宜手术治疗,因手术不能防止复发。 但合并原发性开角青光眼者,在病情缓解后,可继用降眼压药控制眼压。但在药物不能控制并存的原发性开角青光眼时,于发作缓解期作抗青光眼手术可控制原发性青光眼[2]。本组20例24只眼,有2例2只眼有明确的视野损害和杯盘比改变,2例年龄均大于50岁,且没有及时就诊,1例为眼压升高,降眼压药物不能控制, 1例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就诊时也未测到眼压升高。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有自愈倾向,临床治疗需要快速有效地降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