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实质炎
1、概念
角膜实质炎:是指角膜实质内的弥漫性炎症。它多半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表现,如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实质炎。但也可见于结核、病毒和某些霉菌的感染。下面仅就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实质炎加以叙述。
2、病因
一般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也就是在角膜内发生的一种由于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大部分发病年龄在5岁到25岁,女性多于男性,同时并可见其他先天梅毒症状:如凸额、鞍鼻、宽面、耳聋、Hutchinson氏齿,口角皲裂、软腭裂,颈淋巴结肿大及胫骨骨膜炎。此外,根据父母后天梅毒的历史和小产、以及梅毒血清反应阳性也有助于诊断。本病一般为双眼病,有时同时发作,但常是一先一后,而且有时间隔数年,并且易于复发。
3、临床表现
角膜实质炎主观症状有疼痛、羞明,流泪和视力模糊,严重时甚至仅有光感。本病多为慢性病程,在病变的最早期可在裂隙灯下发现角膜内皮水肿和少量细小沉着物。实质内有轻微细胞浸润。随着症状的出现,患者可有眼睑痉挛及睫状充血。
角膜病变可由周边部开始,也可由角膜中央部开始。但以前者较为多见。由周边起始者,角膜边缘首先发暗,出现轻微混浊,多由角膜上方开始,逐渐向中心扩展。这种混浊居于深层,呈灰白色。上皮水肿,可有水疱形成。临近的睫状血管迅即充血,并开始由角膜边缘向内发展。角膜边缘因水肿呈隆起状,形如军官的肩章称为肩章血管翳。当角膜周边水肿消退后,睫状血管迅即消失。但角膜缘的深层血管向角膜中央伸入,有似推动混浊向前进展之势。这些血管居于角膜深层,呈典型的毛刷或扫帚状,直而平行,不相吻合。可持续十数年之久,终则硬化。同时角膜边缘他处亦发生类似混浊,并向中心进展。这种弥漫混浊迅速广泛发展,以致全角膜发暗,失去光泽。如果用裂隙灯检查,则见角膜水肿变厚;角膜深层灰色混浊呈雪片状,细小点状或线条状。经2~4周后达到最高峰。此时角膜表面呈云雾状,极似毛玻璃。严重患者,角膜极为混浊,甚至虹膜完全被遮盖而不能见。这个进展期亦可延长数月而达高峰。
由中央起始者,首先侵犯角膜中部,角膜深层出现灰色雪片状、细小点状或线条状混浊。角膜表面光滑、晦暗,无光反射,混浊逐渐增加,由中央持续向周边进展,终则达到边缘,以致角膜完全变为混浊。虽然如此,但中央部混浊仍较周边部者更为致密。当混浊进行至边缘时,血管即开始由各方向进入角膜缘。这些都是深层血管,呈毛刷状或扫帚状。当炎症达最高峰时,角膜完全混浊。因角膜深层布满血管,又被角膜灰色混浊所被覆,故呈一致性污红色,如红布状。此时难以看见虹膜组织,同时视力减退至眼前指数或手动。炎症高峰期经历约2~4个月即进入退行期。混浊首先由角膜边缘消退,角膜逐渐恢复透明,血管变细甚至闭塞。唯中部混浊持续最久,终则消退,仅留极少淡薄混浊和一些深层血管,对视力影响不大。多年后仍能根据角膜的深层混浊及遗留的毛刷状血管诊断患者曾罹此病。退行期需半年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方能终止。
提示上述临床病程并不代表一切病例的经过,也有病情较轻,经过较短,混浊不但少,而且可以完全消退;但也有严重病例,混浊永不消退;甚至变软,并由于眼球压力而发生角膜膨胀,产生不规则散光,极度影响视力,有时最严重的病例角膜变为扁平,名扁平角膜,视力有时完全丧失。
虹膜睫状体炎为常见的并发病,轻者虹膜充血,角膜内皮水肿,有沉着物,后弹力层有皱褶,而在严重患者,可见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锁闭或为成形性虹膜睫状体炎,终至眼球萎缩。
眼压一般减低,在病程晚期,眼压可能增高而发生继发性青光眼,以致引起角膜扩张。也有时患周边性脉络膜炎。这种炎症在角膜发生完全混浊时,自然是见不到的。但是在本病终了而散大瞳孔时,可以看到在周边部有多数黑色素斑,也有时在另一眼尚未发炎时即见有周边性脉络膜炎。本病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有用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