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去都采用中耳负压治疗法治之,如穿刺,插穿引流,仅能获得短暂疗效,不能达到长期治愈。Misurya于1976年首次采用腭帆张肌腱缩短术,即病人取父子卧垂头位,在第三磨牙后内方翼钩处,用1%利多卡因作粘膜下局部浸润麻醉,于翼钩端外侧做2厘米弧形切口,暴露翼钩,并沿翼钩向深层内外两侧剥离出腭帆张肌腱,用3°尼龙线在翼钩两侧穿过腭帆张肌腱,包绕翼钩,予以缩短结扎,一般可缩短0.5厘米,症状多能解除。
2、目前美国采用使用 EARPOPPER 咽鼓管吹张器,其采用 无痛、无创、非药物的方法 来治疗 咽鼓管阻塞、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机能障碍和其他中耳压相关耳病.避免了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或鼓室置管术,EARPOPPER 咽鼓管吹张器 通过 提供连续的、稳定的空气流进入鼻腔。在患者吞咽时,空气被传送到咽鼓管,从而使中耳通气,可缓解负耳压,并排尽积液和负压,恢复听力、解决咽鼓管阻塞问题。
3、未来发展方向,替换中耳坏死细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