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 (30%):
(1)中心型椎体结核: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好发于胸椎,病变进展快,整个椎体被压缩成楔形,开始只侵犯一个椎体,病变进展时会穿透椎间盘而累及邻近椎体。
(2)边缘型椎体结核:多见于成人,腰椎为好发部位,病变局限于椎体的上,下缘,很快侵犯至椎间盘及相邻的椎体,椎间盘破坏是本病的特征,因而椎间隙很窄。
(3)椎体前型:亦可称之为“骨膜下型”,主要是由于腹膜或盆腔后结核病变直接侵及椎体前方,引起前方骨质边缘呈蚕蚀样破坏,本型少见,但腰椎的发生率高。
寒性脓肿(30%):
(1)椎旁脓肿:脓液汇集在椎体旁,可在前方,后方或两侧,以积聚在两侧和前方者比较多见,脓液将骨膜掀起,还可以沿着韧带间隙向上和向下蔓延,使数个椎体的边缘都出现骨腐蚀,它还可以向后方进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和神经根。
(2)流注脓肿:椎旁脓肿积聚至一定数量后,压力增高,会穿破骨膜的约束,沿着肌肉筋膜间隙向下方流动,在远离病灶的部位出现脓肿。
脓肿流注方向 (30%):
(1)颈椎:脓液穿破骨膜和前纵韧带的制约,聚集在颈长肌及颈前筋膜深面的疏松间隙内,第4颈椎以上病变的脓肿多位于咽后壁,称为咽后壁脓肿;第4颈椎以下病变的脓肿积聚在食管的后方,称为食管后脓肿,巨大咽后壁脓肿会影响呼吸与吞咽,患者夜间睡眠时鼾声大作,脓肿破向口腔或食管后会吐出脓液,干酪样物质和死骨,巨大椎旁脓肿会在颈部的一侧向外突出形成颈部包块,它沿着斜角肌表面流动至锁骨上窝,下颈椎病变的脓肿可沿着颈长肌间隙流动至纵隔内突出于纵隔的一侧或两侧,状如纵隔肿瘤。
(2)胸椎:以椎旁脓肿为主,突出于脊柱的两旁,通常大小不对称,早期脓肿形状如球形;随着脓液的增多与上下蔓延,脓肿形如梭状;慢性病例的脓肿则往往成筒状,并有脓肿壁的钙化,椎旁脓肿可经肋骨横突间隙向背部蔓延,也可沿肋间血管神经束流向肋间隙的远端,脓肿穿破胸膜则成为脓胸。
(3)腰椎:下胸椎及腰椎病变所致的椎旁脓肿穿破骨膜后,积聚在腰大肌鞘内,形成腰大肌脓肿,浅层的腰大肌脓肿可以穿越腰筋膜到腰三角,成为腰三角脓肿,腰三角是一个潜在的间隙,它的边缘是髂嵴后缘,骶棘肌的外缘与腹内斜肌的后缘,腰大肌脓肿还可沿腰大肌流窜至股骨小转子处,成为腹股沟处深部脓肿,它还能绕过股骨上端的后方,出现在大腿外侧,甚至沿阔筋膜下流至膝上部位。
(4)骶椎:脓肿积聚成为骶前脓肿,它可沿着梨状肌经坐骨大孔至臀部,或经骶管流至骶骨后方,也可下注到坐骨直肠窝及肛门附近。
(5)尾椎:以肛旁脓肿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