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一般宜驱虫治疗后补充铁剂,但重度贫血的病人要先纠正贫血再驱虫。
1、驱虫治疗 非极度衰弱的任何患者均应尽早驱虫,两种钩虫对驱虫药物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常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故在治疗后1~2周,应再次进行大便虫卵检查,若依然存在,应再予治疗。
(1)甲苯达唑:该药为广谱驱虫剂,对钩虫感染具有剂量低,不良反应少,疗效高的特点。成人剂量100~200 mg/次,3次/d,口服,共3天或4天;100 mg/次,1次/d,口服,共30天。钩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可达100%。但一般十二指肠钩虫的虫卵阴转率平均为95%;美洲钩虫的虫卵阴转率仅约80%。不良反应轻,极少数出现头昏、腹胀、恶心等反应,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消失。孕妇与2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奥苯达唑(:该药为国内近年研制的广谱驱肠虫剂,对钩、蛔、鞭虫均有明显作用,且对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疗效均较好,优于其他驱钩药。成人剂量为10mg/kg体重,半空腹时顿服,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可达56%~100%。口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反应程度较轻,主要有乏力、头昏、嗜睡等,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根据国内临床应用观察,不影响肝、肾功能。
(3)氟苯达唑:成人剂量为200mg/次,半空腹时顿服,连服2天或3天。儿童按5mg/kg体重,顿服,连服2天或3天。疗效与甲苯达唑相似。不良反应轻。有头昏,头痛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4)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成人剂量为10mg/kg体重,睡前顿服,连服3天。对两种钩虫的疗效可达90%以上。服药后有部分患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少数可引起头痛、眩晕及嗜睡等。有冠心病、溃疡病、急性肝肾功能不全及活动性肺结核等患者,应慎用。
(5) 阿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成人剂量400mg/次,顿服,连服2天或3天。治愈率可高达97%。该药对钩虫的作用特点为:①对两种钩虫的疗效较好;②对体内移行期幼虫有一定杀灭作用;③在肠道内可抑制钩虫卵发育;④疗效显著优于相同剂量的甲苯达唑。在以美洲钩虫感染为主的混合流行区,该药应作为首选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昏、失眠、口干、乏力等反应,其程度轻,多于服药后2~3天出现,无须任何处理。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有癫痫史者慎用。
(6)左旋咪唑 每天每公斤体重1.5-3毫克,饭后顿服,连服3天。可服两个疗程。
(7)联合疗法:目前驱治钩虫的药物种类较多,但尚缺乏单一的较理想的药物。故可考虑应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临床上可用甲苯达唑与左旋咪唑;或甲苯达唑与双萘羟酸噻嘧啶联用。也可用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与左旋咪唑联用等。其他驱钩药物均可酌情联用。
2、一般疗法
(1)钩蚴性皮炎的治疗:由于钩蚴进入皮肤后24h内大部分尚停留在局部,故采用物理、化学等措施治疗钩蚴所致的皮炎,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其方法较多,常用者如下:
①局部药物涂擦法: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2%~4%碘酒,5%噻苯达唑软膏,3%水杨酸乙醇,氧化锌软膏及左旋咪唑涂肤剂等。均有止痒、消肿及杀灭皮内钩蚴的作用。
②皮肤透热疗法:包括热浸、热敷和热熏三种方法。
A、热浸法:用53℃热水间歇浸泡患处浸入热水中,感到太烫时,随时提出,间歇8s,持续25min;或持续浸泡10~15min(必须不断加热水,保持热水原有温度)。
B、热敷法:用多层纱布或棉布或毛巾作布垫,浸于上述热水中,然后取出稍挤干紧贴在皮肤炎性部位。30s换1次,持续10~15min。
C、热熏法:用川艾卷或草纸卷点火,在患部熏烫距体表1cm左右,5min(应防止局部皮肤烧伤)。以上疗法对止痒、消炎效果较好。
(2)铁剂疗法:常用硫酸亚铁,0.3~0.6g/次,3次/d,口服;儿童可选用10%枸橼酸铁铵,0.5~2ml/(kg·d),分3次饭后服;成人10~20ml/(kg·次),3次/d。疗程一般为3~8周。可同时服维生素C 100mg/次,3次/d,或10%稀盐酸0.5~2ml(加水至10ml)/次,3次/d,以利铁剂的吸收。服铁剂时,应禁饮茶,以防止降低药效。对于急性出血或口服不能耐受者,可采用注射如卡古地铁注射液,5ml/次,静脉注射,1次/d,连用7~l0天。
(3) 异嗜症:2%硫酸锌溶液10ml/次,3次/d,连服3天或4天。
(4) 其他:在驱虫与补足铁剂的同时,应服用各种维生素、高蛋白类饮食。对于贫血严重或临产孕妇,可在驱虫前予以输血,或边输血边驱虫。对于个别巨细胞贫血患者,可适当采用肝制剂,叶酸或维生素B12等。此外,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应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如继发感染、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