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旁路的解剖分型和旁路的生理特性及心电图特点,预激综合征分为:
①典型预激综合征(Kent束预激综合征);
②短P-R间期综合征;
③Mahaim预激综合征;
④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⑤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1、Kent束预激综合征:在小儿多见,预激综合征由Kent束引起,激动从心房下传到心室,同时通过房室间旁路及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两条通路,因异常的房室传导束越过房室交接区的速度快,故激动提前到达心室,使一部分心室肌预先应激,因此P-R间期缩短。这些异常的传导束是由普通心肌细胞组成,激动下传到达心室后,在心室的传播是通过心室肌进行的,心室肌传导速度为300~400mm/s,比正常通过室内传导纤维传播的速度缓慢,只能使一部分心肌除极,故QRS波起始部分畸形而粗钝,形成预激波(δ波),而由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下传的激动到达心室,循心室的正常传导纤维-希氏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扩散。
房室束传导速度为1000~1500mm/s,浦肯野纤维为4000mm/s,使尚未除极的大部分心室迅速除极,故预激综合征的QRS波较正常增宽,时间延长,而从P波开始至QRS波结束的时间(P-J时限)仍为正常。QRS波时间增加的部分相当于P-R间期缩短的时间。由此可见,预激综合征的QRS波实际上是室性融合波,室上性激动通过异常的房室旁路及正常房室传导途径两路下传,各自激动一部分心室肌,在心室内产生干扰。
2、短P-R间期综合征:临床上短P-R间期综合征并不少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但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并不多见。当短P-R间期综合征并发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时,心室率更加快速,有引起猝死的危险性。短P-R间期综合征的产生机制有以下3种解释:
(1)James预激综合征:因James束绕过了房室结直达房室结下部,窦性激动直接经过James束抵达希氏束,避开了房室结的闸门作用,故P-R间期缩短。在此基础上反复发作心动过速者,称为LGL综合征。
(2)小房室结:即房室结发育短小。
(3)房室结内存在快径路。
3、Mahaim预激综合征:1941年Mahaim等首先描述了某些传导束起始于房室结的下部、希氏束、束支等部位,终止于室间隔嵴部或心室肌。分为结室旁路、束室旁路等,统称为Mahaim束。与Kent束相比长度较短,极其纤细。儿童多见,随年龄增长而减少。Mahaim束引起的预激综合征很少见。心电图特征是P-R间期正常或延长,QRS时限增宽,有预激波,出现继发性ST-T改变,P-T间期正常或略延长,可并发阵发性心动过速。近年的研究发现,心房与心室之间也存在着具有Mahaim束电生理特点的旁路,称Mahaim束型旁路。其组织结构及电生理特点都与房室结相似。该束起自右心房,多为单根,由于纤细,电阻性能高,传导速度慢,故P-R间期正常或延长。
目前发现的Mahaim束都位于右房与右室之间,心室端位于右室心尖部,只有向前的传导性能,而无逆传功能,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QRS都宽大畸形。心电图对诊断Mahaim预激综合征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证据。由于该束都位于右侧,下传QRS波群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与左束支阻滞相比,又具有以下特点:
①患者多年轻,无器质性心脏病;
②有心动过速史;
③左束支阻滞时V1、、V2多呈rS或QS型,r波纤细,而Mahaim束下传的QRS波群在V1~V4导联多呈rS型,r波较宽;
④因旁路终止于右室心尖部,QRS电轴显著左偏。
4、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随着动态心电图技术的进步,间歇预激综合征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大多数预激综合征患者表现为间歇性、阵发性及一过性。像房室结一样,旁路也可发生一度至三度前向阻滞。房室传导正常,旁路发生一度阻滞时,预激波振幅和时间可明显减少或消失。房室结与旁路同时存在一度前向阻滞时,房室结传导速度慢于旁路前传速度时,表现为P-R间期延长加预激综合征图形。
旁路发生二度前向阻滞,是产生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机制。有以下3种表现:
①旁路前传阻滞与心率变化无关;
②3相前向阻滞,心率加快时预激波形消失;
③4相前向阻滞,心率减慢以后预激波形的数目小于正常室内传导,旁路发生几乎完全性前向阻滞时,偶见预激综合征波形。一旦出现三度前向阻滞,预激综合征图形消失。窦性心律伴发的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有时很像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应注意鉴别。预激综合征间歇出现时,P-R间期缩短,QRS时间增宽,QRS起始部有预激波。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出现于窦性P波结束之后时,很像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鉴别要点是后者频发出现时,P-R间期不固定,P-R间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波形变窄的室性融合波,联律问期变短时,其前无P波,此时可明确诊断。
5、隐匿性预激综合征:隐匿性旁路仅存在从心室向心房的单向传导,而不能反方向传导,在窦性心律,心室不能被预先激动,所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没有WPW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这种房室旁路称为隐匿性旁路。由于WPW综合征病人大多数心动过速的机制为经房室结-希氏束前传,经旁路逆传的大折返环所引起,所以隐匿性旁路即使仅存在逆传功能,仍然能成为折返环的一部分,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形成,在心电图上,心动过速时QRS波正常,逆传P波在QRS波之后的ST段或T波的上升支,往往提示为房室旁路参与逆传的心动过速。引起旁路传导单向阻滞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与各种因素有关。在窦性心律时,心房冲动,进入旁路,但在接近旁路的心室插入部发生阻滞而出现左侧或右侧隐匿性旁路。在有前传旁路病人出现功能阻滞时,在左侧旁路,多见于在旁路的心室插入处,在右侧旁路,多发生在旁路的心房插入处。心动过速时,P波跟随QRS波,因为必须心室激动后冲动才能进入旁路,激动心房,所以逆行P波一定发生在心室激动后。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则不同,心房通常在心室激动时发生。逆行P波的形态与通常的逆行P波不同,因为心房的激动是偏心性的,也就是不同于正常逆传的顺序。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逆传心房激动从低位右房中隔部开始,而隐匿性旁路,大多位于左侧,使得逆传心房激动从左房开始,引起在肢体导联Ⅰ导联上产生一个负面的逆行P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