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康复
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争取早下床。
①防治感染,主要是肺炎、尿路感染,注意营养代谢,做好支持治疗。
②防治褥疮,加强对大小便浸润部位的管理,定时翻身,及时更换垫单,保持局部清洁。
③及时处理神经性膀胱、尿路结石或尿闭。
④出现精神障碍时应进行管理和治疗,以免成为荒废状态,妥善处理老年性痴呆。
⑤加强锻炼,要千方百计使卧床老人进行活动与锻炼,如逐步开始运动训练,装配矫形器以改善活动能力。并教育家属和陪人,为了使疾病得到康复,要鼓励老人自己做日常生活活动,不要代劳。
2.心理康复
卧床老人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痛苦、恐惧、忧郁、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此时,除躯体治疗外还有必要重视心理康复。即通过语言、感情、举止、言行使病人了解发病的原因及有关因素,影响和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行为,树立起对病残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改善和消除病人的病理心理状态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与功能障碍,使形神相印、精神躯体统一,充分发挥精神对躯体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最终达到减轻残疾或促进治愈病残的目的。其手段包括情志相胜、心理开导、心理暗示和行为疗法等方法。
3.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包括:
①养老社会化,特护养老院的增设和改善。
②开办日间医院即托老院,日托在家老人。
③老年病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等各类医院增加床位,收容久病卧床老人。
④开办老年人专用电话热线,为老年人生活和疾病,提供咨询服务。
⑤组织生产、销售病残老年人日常生活用品,如轮椅、矫形器、拐杖、自助工具和家庭康复用品。
⑥派遣护士及(或)社会工作者家访,接送老人到社区康复点进行康复。
⑦家庭钟点工上门服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