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乳腺增生病因、病机,中医中药治疗药物应该应该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辅以补肾固本,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组方之法。西药激素类药物以及部分中药对该病治疗束手无策。纯天然植物道地取材大复方中成药,以“唯一能通二界的香气”而著称的道地药材沉香为君药配伍,主要成份共计几十味味名贵药材,靶点协同作用,对乳腺增生痊愈率效果明显提高,对常见乳腺病、肿块、炎症效果更强。其临床治疗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病疗效更显著,作用更稳定。
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
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
冲脉主女子月经与孕育,任脉调理气血,主子宫和卵巢,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冲任得肾阴滋养,若肾气不足,则冲任二脉不得濡养,胞宫与乳房必有疾病,所以得乳腺增生之患者,流产率也很高。症见月经紊乱、面色无华,精神倦怠,腰酸无力,肿块伴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气滞血瘀,痰瘀凝滞为发病之标。
肝经循行乳房,入期门穴,穴在乳下。
肝失濡养,疏泄功能亏损,或情志不畅,郁郁寡欢、焦虑孤独,均可引起肝气的郁滞,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气血失常致气滞痰凝,血瘀结聚成块,所谓“木郁不达,乳房结癖”。疼痛常涉及胸肋部及肩背部,胸闷叹气,失眠多梦,肝郁久而化火,则有易怒、口感、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之症,肿块伴随情绪波动变化。
治标: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散癖安乳方根据肝气郁结、痰瘀凝滞之病因,选取清肝理气之药,疏散肝之郁结,疏通肝脏气机,快速消除两肋疼痛、胸闷嗳气、乳房胀痛症状;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损则不能温煦肝肾、濡养冲任,本品运用健脾和胃药,充盈血海,濡养冲任,快速消除乳房疼痛。
治本:调养冲任,滋肾温阳,
散癖安乳方根据肾气不足冲任不调之病根,选取调理气血之药,使人气阴经气血充足,濡养冲任二脉,培补元气;冲任与肾相并而行,方中滋肾温阳药,滋补肾气;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循环,消散瘀滞,调整脏腑功能,起到综合调理的作用,消除乳房肿块使之不复发,从根源上彻治乳腺增生。
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肝郁气结者配太冲;肝肾阴虚者配太溪;伴有月经不调者配三阴交,伴胸闷困痛者配外关。
操作:以华陀牌28号1~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可接G6805-Ⅰ 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月经期治疗暂停,治疗期间其他治疗药物全部停服。
体会: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有肿块,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恼怒、伤肝、思虑伤脾致气血郁结于乳房而成癖。宋《妇人大全良方》“妇人久郁,乳内结核如杏,二月不消……”。明·陈实功言“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针刺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气血,调经止痛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肿散结之效。近年来,乳腺增生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且趋年轻化,但仍以生育后女性居多,且多伴有月经不调。现代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雌二醇含量增高有关,而针刺可降低血中雌二醇浓度至正常水平;同时针刺穴位可促使机体产生镇痛物质,使某些致痛物质减少或消失,在痛症治疗中有一定疗效,因此运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可达到表里同治,标本兼顾的效果。在选穴上,膻中、屋翳属患部取穴,合谷及足三里为调理气血之要穴,诸穴同用可达到疏通气机,调理气血之功,气血通则肿消结散,经调痛止。
日前国内外对乳腺增生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扎针中药等但大多难以治愈病程短发展快因此大部分患者手术后仍然会再复发。